接著把鏡頭轉往中台灣,清境火把節今年是邁入第15年,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來台的第60週年,而火把節源自於中國彝(一ˊ)族等族群,不過因為長期生活在南投仁愛鄉地區,也與當地原住民族人共生共榮,因此每年的火把節也融合了豐富的原民文化元素,展現多元族群的文化共融。
高舉火把點燃廣場篝火,一年一度的清境火把節正式登場,火把節源自於中國彝族、哈尼族及白族等族群,其中以彝族人為主,並視為新年,而熱鬧的過節氣氛,也在國際上被稱為"東方狂歡節",藉由熊熊烈焰象徵部落團結齊心,希望驅趕壞運,祈求平安
(南投縣雲南同鄉會理事長 魯文印 彝族:
在雲南我們老家火把節是在,農曆六月在國曆七月的時候,但是我們在清境由於我們在六七月,是我們正農忙最沒有空的時間,所以我們在清境所辦的火把節,主要是做一個傳承,年輕的一輩更能夠記起來,我們的祖先是從雲南過來的,在台灣落地生根)
民國50年,一群從滇緬邊疆來台的"滇緬義胞",經由退輔會安置於南投仁愛鄉從事農墾開發,也與當地泰雅、賽德克及布農族共生共榮,因此,每年的火把節也融合了原住民文化元素,成為鄉內極具代表性的特色活動。
(仁愛鄉代理鄉長 張子孝 泰雅族:
我們都知道族群的文化傳承,是大家所大力推動,同時在每一個族群裡面,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各族群的特色文化,還有甚至於服裝語言歌謠舞蹈等,都能夠讓其他的族群能夠了解,所以我們也希望這個在仁愛鄉裡面,共同生活的鄉親朋友,都能夠共生共榮)
清境火把節今年邁入第15年,也適逢滇緬來台60週年,雖受疫情影響縮小活動規模,但依然不失典禮的隆重,而因著族人多年在文化傳承上的付出,南投縣府也將火把節列為縣內重點觀光活動之一,邀請民眾共襄盛舉,也將仁愛鄉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薪火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