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記者
Ruyuku

尋找噶瑪蘭的起源 耆老走進漢本年代

sagilan temita tu masang qenizuan damu na hanpen

這週分享給大家的文化小辭典是部落耆老親臨現場感受漢本遺址精彩文化。

部落領袖、耆老一早來到位於宜蘭頭城的蘭陽博物館,應邀參加漢本發覺果特展,為特展典禮開場,吟唱噶瑪蘭傳統歌謠,並參觀漢本遺址出土文物及先民的生活

為了這次的漢本遺址特展,部落領袖、耆老一早就出發,位於宜蘭頭城建築景觀有著獨特造型的蘭陽博物館,為特展典禮開場,以噶瑪蘭傳統歌謠吟唱,並親臨現場感受,年代距今約千年出土文物。

在101年3月5日因蘇花改工程,意外發現漢本遺址進行搶救發掘,出土大量遺物及現象,族人所關心的是否與噶瑪蘭族(哆囉滿)先祖發展歷程有關連,據博物館資料,顯示漢本遺址先民與東北及東部原住民族群,有豐富的關連性,可能具有共同的祖源。

除了出土大量鐵渣以石頭塊疊砌而成煉爐,確定當時漢本先民已可自行煉鐵。

展示之鐵器多樣,以尖器、刃器為主,還有瓷器、瑪瑙和石器、動物的長骨做成工具和飾品,甚至還有金箔。

也發現最重要完整的聚落型態,家域間疊石駁坎相鄰,屋內敷上厚層黏土,家屋構造可能以竹、木架設,屋頂採用茅草覆蓋,基本構造與傳統家屋很像,看了這些文物,耆老讚嘆不已,先人豐富的歷史遺跡。

策展單位運用科技,MR混合實鏡手法,影片呈現導覽員深入淺出的解說,透過考古展覽參觀過程,讓耆老更了解考古與遺址知識。

蘭陽博物館邀請大家一起來穿梭時空,探索漢本遺址的精彩文化。

 

masang qenizuan damu 遺址
gilan 宜蘭
masang ay sazayan 傳統歌謠
nengi ay wawaway 精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