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4
記者
Awe Nawi/陳婉菱/Ohay 南投仁愛

賽德克傳統社會男女分工 女性須具備織布手藝

Ooda mmqedil cbeyo asi naq mkela tminun

在台灣Seediq 原住民族每一個族群的祖先都有留下美好的文化傳統、不管是傳統的技藝或者是語言文化、每一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中原和清流兩個部落都是賽德克族Tgdaya族人居住著、早期部落就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賽德克族的男子必須要會狩獵,而女子必須要會織布才能嫁娶,在一個家庭當中男與女兩個角色缺一不可。

現在清流部落梁媽媽已經是少數的長者、她回憶小時候看見媽媽在織布的情景、她說以前部落裡媽媽們不會刻意教女孩子們要怎麼織布、都是要靠自己坐在旁邊看著媽媽織布學習。

(清流部落長者 施金花 賽德克族
Ludan alang Gluban
施金花  Seediq
小的時候我也不會織布、我才10歲的時候就看到我媽媽就在織布時我才10幾歲、過了3年之後我就開始織布、我媽媽雖然有織布教(多字請刪)但不會教我、不會教我、她織布的時候我就坐在旁邊自己看、都不教我像mirial也是一樣她(多字請刪)她在一邊我在另一旁以前都是這樣子、以前老人都不會教都說自己看、看久了你們自己就會了、不只不教我們織布連刮苧麻也是我們自己要學、(部落長者們說在早期的時候女孩子不會織布就嫁不出去的這是真的嗎?)是 聽說早期是這樣的、但是我們沒有趕上那個年代、比較好了就算不會織布別人也不會說什麼了、在我們之前女孩子必須要會織布、以前如果不會織布的話先生和小孩子就沒有衣服穿、因為早期沒有什麼布料、所以會織布的話家裡的人就有衣服穿、不會織布的女子男人就不會娶你這個女生、所以一定要會織布,因為沒有什麼地方可以買到衣服00:01:25。

在中原部落的熊肯作織布的家、雖然是有政府補助而成立的、但是他們的宗旨是在於織布文化傳承為目的、學習課程包括種植苧麻刮麻捻線直到成線都有。

(熊肯作織布的家 專案經理 王小萍
Cwnan Cingri Sapah mtinun Syonkun
王小萍 
我們先去掉這個葉子、看老師我們剛把葉子去掉之後, 先剝開這個步驟有人說是刮麻有人也會說剝麻,把中間那個心去掉留下那個纖維的部分、然後進行刮的動作、你看這個是需要用到刮麻器,以及手跟腳的力量,不要的部分刮掉、留下纖維的部分之後,就是形成我們之後要的線,從種植採集到刮麻洗麻然後這樣大概要3到6個月的時間、我們是熊肯作織布的家,成立了現在,到目前為止是第6年頭、一開始是我們想要,傳承這個賽德克的文化、織布的文化以及我們想要創造在地婦女的就業機會、我們做的就是還有免費提供我們這邊的學子,可以免費來這邊織布、讓他們先喜歡織布然後學習織布這樣他們才有興趣、我們這個文化才會一直傳承下去、除了我們這些傳統的織布、這些都是高機做(織)的、這都是神父留下來的圖騰、(就是那高機織的嗎)對!就是神父留下來的圖騰,這個都是有那個記號踏法,(請問是高腳機做(織)的話那個尺寸是固定的嗎!還是可以大小再調整嗎)可以呀、長度跟寛度都可以用整經去處理

在這裡我們也要特別提到的是來自美國的莊天德神父、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選擇到仁愛鄉偏遠的中原部落傳教、從這些陳舊黑白的照片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教會的活動常常帶動部落族人認知自己的文化價值、在長期的相處時間、莊神父覺得部落的婦女們每天用傳統的地機在織布覺得太辛苦了、他就從國外引進了我們現在所說的高腳機、並且結合了西方的技術和元素。

(熊肯作織布的家專案經理 王小萍
Cwnan Cingri Sapah mtinun Syonkun
王小萍 
當時有留下來這種這個圖卡、就是會有踏法跟綁法,然後也有示範它織出來的圖文是怎麼樣、我們現在都可以仿照他的..(這個就是當初  那個美國莊神父留下來的圖騰)對! 留下來的圖騰做(織)法都有,(做(織)法都有) 、現在我們就可以照著這個圖騰去、(哦 這個就是這個) 對呀 這個都有。(像用高機話,你們可以自己變化圖騰嗎)可以呀 其實都可以再創新、那我們目前著重的話、像妳剛提到的創新就是這個部分、像我們做的這個,我們設計的是一個米的概念 (米) 對 就是一個米很像有一個米這樣子放大縮小這樣然後我們會再進而然後我們會再進而設計一個包包,看是包包啊還是抱枕啊都可以做 (這個可能就是自己去設計)對 我們自己去設計、那你看我們最新的這個是防疫噴霧,這個是酒精的防疫噴霧。他是設計這邊是很像,這樣大家手牽手 喔 人的手牽手、(這樣手牽手)對 手牽手、很像我們在跳族舞還是什麼的這樣手牽手一起(喔 就是這樣子)對 對 對 手牽手(非常棒的設計) 可以看到這個、這是貓頭鷹 貓頭鷹的眼晴牠的嘴巴然後牠的那個(喔我們就牠的正面是這樣)他是一朵這是一個就這樣一排、我們可以這樣子看,我們的話這樣子看的話就是一個貓頭鷹妳看下面也是一個設計樹枝(這是貓頭鷹), 看我們結合這個編,對 這是香蕉樹皮的編,(就是這種感覺), 對 就是這種感覺這樣子去搭配這樣(那這是)這是一個 設計者,他是說這是一個教堂,這邊有一個十字架 小小的 教堂,那這邊是人走的路,走進教堂的感覺.(因為我們部落的信仰都是走進教會)對  就是教會,所以我們就是有這個設計。

每一個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現在喜歡織布的年輕人和部落的婦女,大家都具備了精湛的織布製作工藝, 在顏色的使用上也非常的厲害,有些長輩都比較喜歡大地的樹木的色系。還有受年輕人喜愛的紅色系列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創作自己喜愛的作品。

(熊肯作織布的家專案經理 王小萍
Cwnan Cingri Sapah mtinun Syonkun
王小萍 
可以看到我們除了大的包包,我也會做一些小物, 很實用小物像這個就是手機帶外出很方便以及小零錢包, 我們其實把大包包,用下來的下腳料廢物利用然後再去做這種小錢包,我們也搭配一些吉祥物,像今年是牛年那我們也做了這個牛角的鑰匙圈, 我們這邊的遊玩,除了可以體驗織布也可以做一些這種小吊飾可以帶回家做紀念
          
(清流部落婦女 鄔萱蘭 排灣族
Mqedil alang Gluban
鄔萱蘭  Paiwan
我自從嫁到這邊,我每天都看到我婆婆在織布,感覺她的圖紋很漂亮, 我就想要去學,然後我要學的話,以後還可以傳承給我的小孩子,因為她的紋路好多都很漂亮我很喜歡(妳婆婆已經走了嗎) 走了 突然走的 有些還沒傳承她就離開了,很可惜,所以又來這一家(織布的家) 重新學習更多的圖案

在清流部落有位婦女、雖然不認識字可是他憑藉著他自己的記憶,自己在家編織了非常多的精緻的作品。

(清流部落婦女 曾梅美  賽德克族
Mqedil alang Gluban
曾梅美  Seediq
地機買回來後我就馬上織布結果成功, 我婆婆就問說媳婦妳怎麼會織布,我說會啊!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一直學織布了織布人必須要打從心底要有心,如果我要教妳但是妳沒有心是沒有辦法的,自己一定要有心,我剛開始是學平織,就是跟這個一樣就是這個, 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織法,這個這個,給我們仔細看一下好嗎!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織法。我開始織布的時候我就一定要完成一個作品,一種織紋一次完成, 如果一次沒有做完的話人嘛就會有惰性等到妳想到了要再去織完它的時,(那種感覺就不一樣) 感覺就不一樣 對 。我媽媽早上起床就會織布、因為織布她所使用的地機是楓樹所製成的所以織布時就會有蹦 蹦 蹦、意思就是現在的鬧鐘、已經要天亮的意思、(那時候的時鐘 )對 早上織布的時候聽到蹦 蹦 蹦的時候聽到這個聲音的時候、(就是準備要去學校了)對 早上 聽到蹦 蹦就會煮飯然後我們就去學校。

張淑珍本來早已遠嫁到台北也不熟悉部落的文化,好像是受到了祖靈啟示回到部落成立工作室。有一次部落的孩子們請(多字請刪)組織了一個文化工作室,她心想自己不會唱歌不會跳舞要怎麼帶領年輕人?不過為了傳承文化便答應了年輕人,而在織布文化的傳承還是花了很多的心思。

(南投縣原民樸溯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Mahun Pawan(張淑珍)賽德克族
Risucang psliyan pukrana alang Pususehuwe
Mahun Pawan(張淑珍)  Seediq
我們這裡是南投縣原民樸溯永續發展協會、樸溯是說pusu(是根的意思嘛)是 根的意思,主要是以文化為傳承主要的目的、透過文化這個元素,來提供部落一些就業的機會。
所以我們就帶著部落的年輕媽媽們、孩子們,我們就是先從種苧麻開始,再來取纖維,從取纖維、捻線、捲線到理線、染色,這一個區塊呢我們把所有的,這一個區塊的知識建制起來,變成是部落的一個知識庫、這樣就不怕耆老不在的時候,年輕的沒有 有所依據、我們都常跟學校合作,希望是透過學校的幫助,把這樣的一些知識庫,變成影像化、文字化。
部落的耆老會織布的已經不多了、Habo 85 86其實年紀已經很大了、Habo和我媽媽Rubi Mahun還有Robo 桂文光的太太蔡阿蓮、以前有比較多的長者來指導、但是有些已經往生了、那是沒有辦法的事、那現在只有剩下這3位也有的在生病了、以後就沒有長者指導、所以現在是趕著時間嘛。

我覺得部落裡面,所有的原住民部落裡面、不管是任何一個族群都有他們先人的智慧、其實我們可以把先人的智慧,變成是一個教育的元素其實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一個元素把這個知識庫建制之後變成是來認識族群的方法、它可以提供青年部落返鄉,也可以在這個時機點,我們可以把,我們這些文化給發揚光大,甚至到全世界、這個地方清流部落很特別是,很多外國的學生會進來、我們把這個元素讓他們分享之後呢,我在想透過現在的科技、未來認識我們的部落,我想是機會滿大的希望無限。

按照早期賽德克族的規範,女生必須要會織布,才能凸顯自己在家庭裡的地位,到現在賽德克族部落裡的婦女們各個都有精湛的織布手藝,從老到少都把自己的作品是視為寶貴,就像編築一座彩虹緬懷祖先的腳蹤,讓這一項技能與智慧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