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ulut itu mailantatanus habas tu lainihaiban tu daan
每年8月15日是Tjailjaking(賽嘉)部落祖靈祭的日子,祭典前,部落青年會會舉辦一系列的文化營隊活動,帶領部落青少年參與部落公共事務與認識部落文化,而部落全體族人更會自主性的清掃部落周圍環境以及公墓,祭典當天清晨,部落族人會集體前往部落公墓祭祖,和台灣社會大多在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不一樣,這樣的生活慣習一直延續至今,也一直都是部落族人的集體意識,雖然部落的傳統信仰及祭典已不復以往,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元的文化信仰,而部落族人始終都會記得在8月15日這一天,不論身在何處,都會返回部落祭祖並與家人團聚。
(賽嘉部落會議主席 pukiringan udalat 排灣族
Asang lavian
pukiringan udalat Paiwan
tjailjaking
我們這個部落叫tjailjaking,賽嘉村,我們tjailjaking賽嘉村是在,是從德文,那個部落,遷徙下來的,應該是日治時期,就是聽說,部落那邊人口多了,可能居住的,地形也有安全的顧慮,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政府的,一個政治的考量,軍事,怕太,人太集中,部落太集中會影響,他們的管理,這是賽嘉,遷徙的背景,那賽嘉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我們特別重視那個(國曆)八月十五的,排灣族我們這邊講patavang,patavang就是,擺上,擺東西,一般漢人在講的供奉,這些祭祀,族語名字叫patavang文化名詞,但是我們那個翻譯還是要叫祖靈祭,這個一直都是我們賽嘉,大家的一個集體意識,每一個人要講,來,那個你們就講,vuvu我是誰這樣就好了,vuvu tiaken ti patagaw,這邊墓是,這是我們的,vuvu patagaw的爸爸,那個是vuvu patagaw的媽媽,跟那個校長和vuvu lawla,他們的爸爸媽媽,那個是,你們兩個去,阿公我們來,來看你,來看你,一個放那邊一個放這邊)
(賽嘉部落會議主席 pukiringan udalat 排灣族
Asang lavian
pukiringan udalat Paiwan
以前我的印象是,我們(國曆)八月十五,就會穿很漂亮的衣服然後一早,大家去那個,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公墓,大家去那邊,每戶人家就帶那個,要去祭祀供奉的,準備的東西,雞鴨魚肉,還有年糕這些,然後各家先去到各個的墳墓,然後,供奉祭祀patavang之後,大家回來,不會把全部的東西放在那邊,它還是要留一些要帶回來,然後各家的東西帶回來,就是離那個公墓大概約,五六百公尺的地方那邊有一個小溪,大家就在那邊把各家的,這些patavang,東西,大家一起放在那邊,然後全村的人一起吃,當然還是會有儀式,就是有些老人家會做padalian,就是敬天敬地然後,他們是說我們跟祖先一起,共用分享這樣,因為多元信仰之後,大家去,祭祖先的形式,掃墓的形式有改變,慢慢就變成是去puhana,puhana就是,獻鮮花,當然並不是完全這樣,有的家庭他們可能就是,遵循以前的習俗,或者是比較各自有不一樣的
形式,祭拜祖先的形式)
(賽嘉部落青年會會長 pali madjaraljap 排灣族
Asang lavias mainduduaz tu mumu
pali madjaraljap Paiwan
其實我到了國高中,也都是屬於那種在外面讀書的孩子,就住在學校什麼,可是這件事並沒有阻斷我,八月十五要回來掃墓這件事情,當然那時候不會覺得,它是一個很重要的祭典,就是我們會說豐年祭,就會覺得是很重要的事情,那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意識到,那直到我開始在,原住民的媒體工作之後,開始會去想說這個,跟別的排灣族部落好像有點不一樣,就是他們會問我,你為什麼一定要這個時候掃墓,你為什麼不要四月四號掃墓,那你們四月四號在幹嘛,那直到我開始回部落工作之後
就去認真的發現,族人他的重視度,因為那時候就是那一天會去,覺得很盛大,那會,你在部落的長期待久的時候,你會覺得從那個期間的那一個禮拜,那在這個之前要幹嘛,掃墓之前要幹嘛,那我們就開始去問嘛,我們這些家族的後代子孫,來到這邊誠心祭拜vuvu,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會來這邊祭拜,這一直是我們的生活慣俗)
(賽嘉部落青年會會長 pali madjaraljap 排灣族
Asang lavias mainduduaz tu mumu
pali madjaraljap Paiwan
我們找到的一件事情是,要做古道清掃,那這件事也算是最近期開始,每年都在做的事情因為,以前他們說像現在的,部落的祖靈祭會打掃部落,那這個在收穫祭之前,也本來就會做的事情,那我就問那些長輩說那以前,這個古道有沒有,做打掃,他們就說以前就是打掃這條路,因為他以前是一個很重要的經濟通道,也是古道,就是從德文遷下來的路,只是現在大家,我們已經不再使用這條路了,那我們覺得這個很可惜,第一個是,我們青年對這個路其實很熟悉,可是,我們的熟悉只在於,去玩去探索,但是我們好像對這條路有什麼,東西在裡面好像也是很,很不明確,那這個masak的這個清掃動作如果可以,變成是屬於現代青年,賽嘉部落青年的一種,祭儀的話,或許可以從每一年的這個祭儀裡面,在這個步道裡這個古道裡面,找到一些以前的東西,或者是,加入一些我們現代的東西,所以這條路就不會,變成被遺忘的一條路,我們那時候是有做這樣的事情)
(賽嘉部落會議主席 pukiringan udalat 排灣族
Asang lavian
pukiringan udalat Paiwan
我一直在推這樣的課程我也希望說,我們賽嘉的收穫祭能夠很明確的,這個主要的形式是什麼,所以masak是第一天,masak就是修路,整理道路,然後包含去masak公墓,第二天就是qundukay,那qundukay我們當然可以稱為就是,餘興娛樂,不一定是跑步也可以是晚會,歌唱比賽,然後第三天就是patavang,那個,真正的名詞還是叫patavang,因為你是用花patavang一樣,以前是用那種,吃的東西,現在是patavang ta hana,一樣的意思,結束之後,就回到家,各個家族就在家裡聚在一起,這個祭儀的日子,周邊活動你可以改變,但是那個主要要做什麼,現在就是我在推的,我們賽嘉國小在制定這個課程,那正好我也是部落主席我也希望說,這個部分能夠形成祭儀的一個,儀式要明確,這樣才可以傳承,小朋友才可以知道說原來這個tjailjaking的masalut(收穫祭),是要做什麼我們要做什麼,今天是八月十五號
就是我們賽嘉的,我覺得講掃墓不好聽,那是漢人的說法,應該是要叫祖靈祭,祭祖靈的日子,因為這幾天下雨所以有點打亂,所以昨天才去清掃部落,那我們家裡人都有去,像這樣一年一度的清掃部落,不要限制說一戶,一戶一人,這是主動大家為部落服務的時候,尤其是你們年輕的這一代,只要有空,難得一年一次,參加部落的,整理部落的馬路道路,那個都不要限說,一家就派一個人這樣,有時間,有空閒可以參加就儘量參加,像昨天,我們就很多人參加,牧師,第五鄰進攻過來,在那邊,我知道,你們一組,這邊比較慢,因為在砍那個樹,很快呀(挖土機)過去了在下面那邊,在這條路盡頭那邊)
(賽嘉部落青年會會長 pali madjaraljap 排灣族
Asang lavias mainduduaz tu mumu
pali madjaraljap Paiwan
在祖靈祭之前,我們會辦自己部落的收穫祭,那他就是個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就是這樣把它規劃起來,那這個文化營隊裡面當然,做的事情有很多嘛,就是我們每一年都想找一個主題是,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然後去加深它,比如說瞭望台,它跟我們日常生活的,以前它就是一個,站在高處去觀望敵人,會不會到部落侵襲的一個地點,然後再來竹屋好了,那竹屋,當初要搭建這個竹屋的時候也是,部落的青年也不知道這是要幹嘛的,可是我們都會想到一件事情是,我們難道沒有以前的建築嗎,我們部落一定是石板屋嗎,那有沒有一個很足以代表,當時遷下來的某一種建築物,是屬於我們賽嘉部落的,那我們當然就問長輩,以前是竹子做的,那我們就說,那我們就來做看看吧,對啊,可能我這一代的青年,還在慢慢摸索跟,文化之間的關係,我們小時候都是,被迫讀書或者是要趕快賺錢什麼的,或者是你要去找個好工作,可是在我們,比我們年齡層再低一點的這些青年,他們在,跟著我們在做這些文化營隊的時候,其實他們對自己部落是,慢慢有自信的,就是他們願意去討論,有關於文化的事情,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因為,以前我們比較會討論的是,我們要不要辦球賽的活動,我們要不要辦什麼運動會,我們要不要去一起出遊去哪裡玩,可是現在漸漸他們也是會,在固定的時間會問我們,有沒有辦收穫祭,收穫祭的內容有什麼,青年文化營的營隊又有什麼,他們願意主動去提問,或者是去討論給個想法這樣,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賽嘉部落青年會會長 pali madjaraljap 排灣族
Asang lavias mainduduaz tu mumu
pali madjaraljap Paiwan
畢竟我們現在的青年,我這輩子才在部落生活三十年左右,那很多的事情我們並不是全然了解,那我們再去問一些長輩時候,又因為很多時代的變化,他可能從日治時期跳到國民時代,又到了現在的,比較數位的一些時代了,很多東西他們都有一些,我們在問問題的時候,他們給我們的回覆說都很交錯,有的時候時空跳躍這樣,我們有時候有點難拼湊一個屬於,真正的那個完整的模樣,那到了現代我們發現說其實部落的,那些在祭祖這件事情是很多元,我會覺得,那如果是一個很文化多元性的,一個祭祖活動,他就可以很足以代表,我們屬於賽嘉的現況)
(賽嘉部落會議主席 pukiringan udalat 排灣族
Asang lavian
pukiringan udalat Paiwan
其實我發現臉書上會互相效應,其實我看到今年比如說口社也很多,但是他們不是集體,就是各家各家,我看有的各家也都在講說我們,我們有去,這個時候去墓園看爸爸看媽媽,我看到很多所以,零星還是有各個部落,還是大家以前的那個,那個印象還是有,只是可能各部落它,它掌握的強度不一樣,為什麼是八月十五日是以前,以前就是masu vaqu就是那個,收穫祭,就是採完小米的那個時間點,當然是,當時,日本人的推,他們一定是固定時間,至於他們選八月十五,也是可能有配合部落的,那種原來收穫的期程,就是採收小米,那如果這樣一個好處,因為在外面的人,會規劃會期待,所以這個也是我們強調,如果說我們,八月十五一定是對你來講,很重要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