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puljaljuyan(李耀維) 台北市

學界喊反對重啟核四 黃士修絕食引關注

反萊豬公投案正反意見日漸白熱化,而在重啟核四一案,正反民調更是一路難分軒輊。趁著所剩幾天,就有學界跳出來反對重啟核四,而同意重啟核四的黃士修,則是展開絕食來喚起大眾關注。

公投重啟核四一案,正反雙方的民調一路戰況膠著。現在也有學界擔憂核四重啟通過,14號跨科系召開記者會,呼籲國人在重啟核四一案投下不同意。

(清大電機系教授 呂忠津:
核四其實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已安裝的部分設備,其實已經無法矯正修復了,那麼有些部分設備是可以修復的,但是它測試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也沒辦法重新重測 )

擁有電機背景的清大教授呂忠津表示, 即便要發展核能科技,也需在核廢料能解決、核能風險能降到可控制範圍,並立法及取得民眾共識下執行,而核四電廠的工程技術,有罕見的嚴重缺失,要發電也是要啟用新電廠。另外從經濟成本來看,目前各界只看到重啟成本、廢料處理成本,但東華大學教授戴興盛就提醒,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成本,更是無法估算。且核四電廠至少要等到15年後,才能發揮功能。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戴興盛:
核四廠對於台灣的能源需求,淨零排放 降空污等等,這些重要的政策目標,根本只能夠扮演極低極低的角色 )

反方學者助陣,正方的提案人黃士修,則選擇在自由廣場開始絕食,期盼喚起大眾關注核四公投議題。

(重啟核四提案人 黃士修:
核四的重啟從五年拖到十五年,多拖了十年,每多拖一年,中南部就多燒730萬噸的煤,10年7300萬噸,有多少人要因為這樣而死 )

絕食將一路到公投結果出爐,黃士修一再強調,重啟核四就是能源政策的方向。但有學者認為,國內要拚2050年淨零排放,目前能源轉型,天然氣就是過渡階段,而這也牽涉到護藻礁公投案的結果。目前這兩案正反方的民調差距較小,雙方也把握所剩時間,積極傳遞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