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原民局今年開始指導信義鄉濁水溪線部落,發展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芋頭種植,並(13)辦理高山芋頭成果發表會,希望有更多人認識鄉內芋頭的好品質,也期盼更多族人一同加入種植行列。
手拿自己種出來的芋頭,分享種植經驗,信義鄉濁水溪沿線,常遭受焚風等天候因素,較難發展出高經濟的農作物,為了創造適地性農業,南投縣原民局輔導濁水溪線部落以高山旱芋的培育方式種植芋頭,並透過農改場的專業指導,期盼對當地帶來新興的農特產。
(南投原民局副局長 石尊仁:
那我們原民局一直想在這條線上能夠找出高經濟的作物,那芋頭是我們目前找到的就是,可以讓我們部落的族人,可以增加收入更多的一種經濟作物。)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 林煜恒:
因為它日夜溫差大養分容易蓄積,所以它的澱粉質的含量,還有它的口感綿密度,還有它的風味都非常地好,信義鄉芋頭種植的時間和平地其實是有所區隔的,所以相較之下芋頭的產業就相對有競爭力。)
信義鄉的高山旱芋生長約10個月,除了吸收全天然的山泉水,也因著當地日夜溫差大,讓芋頭的養分更容易累積,口感綿密度也相對較高。同時為了確保品質,種植都以友善環境栽培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和肥培管理,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成果發表,讓更多族人認識並且加入其中。
(芋頭農 幸逸才 布農族:
剛剛種芋頭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成功還是不成功,就是我們感謝我們的林老師給我們督導,給我們這樣有成長的一個信心,能夠到這個程度成果展。)
(芋頭農 松東隆 布農族:
那我本著是要活用我的土地,因為荒廢了幾年了,所以想說回到山上來試看看,像芋頭它很多的食品都可以加上芋頭,那我們如果朝這個方向去做,我想族人會有樂意去學這個種芋頭。)
發表會現場也有族人親自製作的芋頭料理,證明當地具有發展芋頭產業的潛力,而為了讓行銷上更有通路,原民局也規劃出"Tai 農芋"做為品牌設計,期盼與族人一起努力,創造信義鄉高山芋頭名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