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9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秀林/花蓮市

銅門獵人團簽署試辦計畫 邁向實質狩獵自主管理

銅門 puraku tanamʉ mapuciri aracakanʉ tumʉkʉ

過去受到國家法律的限制,族人在進行狩獵活動時,經常會遭到法辦。而花蓮銅門部落在歷經6年的籌備之後,是以部落會議的模式、成立了獵人團、並且自主建立管理規範,就再2018年時、正式跟林務局簽署狩獵自主管理輔導試辦計畫,以合法狩獵的方式、進行學術生態上的監控,目前生再態數據上、成效穩定,地方也期盼,未來能夠實質達到自主共管的層面。

在漆黑的夜裡,眼尖的獵人看到獵物後,開槍擊發捕獲獵物。看似平常的動作,卻是必須躲避警方追緝而換來的成果,讓狩獵文化淪為非法行為。

2015年銅門部落舉行感恩祭,4名獵人下山後,隨即遭到警方盤查上銬,引發族人激烈抗爭,由此產生推動狩獵合法保障文化權的信念,先前離世的部落會議主席Masaw鍾德光則是重要推手。

(花蓮縣秀林鄉獵人協會理事 Masaw Pusin(廖正松) 太魯閣族:
aracakanʉ sie-hue ri-sʉ
Masaw Pusin(廖正松)  Truku
當然走合法是比較安全,不要像以前去狩獵,就躲躲藏藏還被抓,之前我也是被抓過 ,被抓過以後,剛好要成立這個獵人計畫,我就全心全意投入,這個計畫裡面)

回顧獵人團機制穩定運作,銅門部落歷經6年時間的籌備,先成立部落會議,藉此平台管理獵人團事宜,內部分別由六大家族選任正副組長及4位獵人長,分工管理部落獵場及維持狩獵公約。2018年正式與林管處簽訂半年的學術研究計畫,2019年開始拉長到整年期程,直到現在,部落肩負著獵人公約、獵物回報統計、動物族群監測等義務。

(秀林鄉銅門部落會議主席 Yuna Ruwiq(葉順清) 太魯閣族:
銅門 puraku cu-si
Yuna Ruwiq(葉順清)  Truku
差不多一兩年後,我們成立自救會,成立自救會以後,我們才成立這個(部落會議)主席,因為像那個公家機關,不給你蓋章啦,所以說現在主席已經有了,我們就開始做我們要做的事)

(花蓮縣秀林鄉獵人協會理事 Masaw Pusin(廖正松) 太魯閣族:
aracakanʉ sie-hue ri-sʉ
Masaw Pusin(廖正松)  Truku
很重要就是,要教他們怎麼進山,以及這些自律公約怎麼規定,這個都很重要,這個就是我們獵人長在做的事情,所以現在目前年輕人的,部分也是滿多的)

為了解決太魯閣族氏族獵場跨地域,同時也牽涉到國家公園範圍問題,2020年太魯閣族人成立鄉級獵人協會並發出264張獵人證,將銅門文蘭獵人團整合為分會,藉此平台爭取在國家公園內有條件進行狩獵,但在溝通的過程中,政府端與部落端在磨合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意見分歧。

(花蓮縣秀林鄉獵人協會理事長 Teyra Yudaw 太魯閣族:
aracakanʉ sie-hue ri-sʉ-cang
Teyra Yudaw  Truku
我們是學美國成立國家公園,美國已經改變了,我們(國家)還是在死守,過去美國那個無人主義的觀念,這個是目前現在在推動國家公園,開放狩獵的一個很大的障礙,漢字叫狩獵,我們叫做Tmsamat,Tmsamat是在山裡面跟動物,用心的跟牠們一起生活,沒有獵這個意思在裡面)

(林務局花蓮林管處長 黃群策:
Rinkuan cu-cang
黃群策
目前我們兩邊調查的狀況來說,大概看起來,目前是在學術調查,沒有發生很大的異狀,現在在銅門跟吉拉米代,回報的意願是非常高,這樣看起來,他們每年的數量都差不多,但是現場獵場的動物,也不會因為這樣就變少了)

但由於動保團體對於狩獵對於國家公園生態可能造成破壞的疑慮,遲遲未消,因此目前部落與政府端,正試圖在太魯閣族傳統狩獵文化與狩獵自主管理計畫裡的生態監測中,共同找出有利論證,來凝聚社會最大共識。

(秀林鄉銅門部落會議主席 Yuna Ruwiq(葉順清) 太魯閣族:
銅門 puraku cu-si
Yuna Ruwiq(葉順清)  Truku
我們現在是要跟林務局共管嘛,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在試辦當中,除非是全省的各部落團結,比較好做事,我們就可以跟林務局,申請行政契約(簽署)行政契約完以後,我們跟林務局,就是一起守護這個山林,這個狩獵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保護森林,保護我們的生態,這個才是最重要)

部落要邁向實質狩獵自主管理,只差一小步!尤其是林務局已經對外承諾,今年就可以與試辦中的部落簽訂行政契約,而銅門部落的太魯閣族人也正在努力,要朝向這個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