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記者
palang paljaljuman 屏東東港

"希望絲帶"公共藝術 屏縣府邀民保健抗癌

為響應全球2月4日《世界癌症日》,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屏東縣政府合作,結合藝術家眼球先生創意,在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濱灣公園,打造11座高達180公分代表不同癌症的"希望絲帶"公仔公共藝術,邀請民眾一起關心癌症、關懷病友。

25號《希望絲帶》公共藝術公仔正式揭幕,宣示防癌六大行動,包括正確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拒菸酒檳榔、定期篩檢、即時治療,並呼應UICC國際抗癌聯盟口號「Close the Care Gap」,縮短癌症照護差距,邀請民眾一起保健抗癌。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王正旭:
期待就是要縮短這個癌症照護的這些距離,其實close也可以把當作,如何能夠靠近或者是終結癌症對民眾帶來的影響,所以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利用這樣的空間,設計一個讓民眾可以親近的一個好的公共藝術。)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 魏璽倫:
Covid-19下其實不瞞大家所說,因為大家忌諱就醫,所以忌諱去相關的醫療場所,所以這個(癌症)篩檢,其實篩檢率是下降的,所以也希望在此再次呼籲,希望大家舊雨新知能夠多多利用我們的免費篩檢的工具。)

11座高達180公分代表不同癌症、顏色繽紛的《希望絲帶》公仔,就設在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濱灣公園,地主屏東縣政府很榮幸能與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為抗癌一起努力。

(屏東縣縣長 潘孟安 馬卡道族:
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搭船以外,來遊湖以外,甚至可以做很多的健康教育,保健的教育,讓我們轉角間都有更多的大家的關懷。)

(希望絲帶公仔創作者 眼球先生:
最主要還是因為這些顏色,都是有不同的癌症的象徵意義,就譬如說粉紅色它其實是代表乳癌,是國際上非常有名的,就是代表乳癌,象徵乳癌的顏色,所以就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些公仔然後去認識癌症。)

每座《希望絲帶》公仔背後除了有QRCode癌症資訊,也都刻有癌友正能量鼓勵,希望透過將癌症與藝術結合,讓公仔成為有溫度的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