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記者
Ruyuku

新社岩棺漂泊27年 重回部落守護族人

temanan ti dudang na pateRungan sadamu

提到新社部落,除了聯想到噶瑪蘭外,另外一個為人所知的就是新社岩棺。

岩棺早期在現今的海稻田中被發現,後來有不肖商人想要將祂賣給日本商人,雖然最後被阻止了,去輾轉的到了台北新公園展覽,這一流浪卻是27個年頭。還好在族人努力下,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繼續守護族人,看顧部落。

新社岩棺是台灣二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新石器時代岩棺,距今2千年至3千年前。岩棺最初被發現的位置,位於加塱溪北岸,是海岸山脈支稜新社山北峰下方山坡台地,200多年前開始被移入的噶瑪蘭族人開墾成為梯田。

(新社部落頭目 pusia 潘春福 Kavalan
這個岩棺喔,我們噶瑪蘭族語叫做punangan dudang,通常這種東西是有錢人才有,問題是哪一國造的,剛好這個地方是我們噶瑪蘭族住在這邊,那我的祖先我的阿祖他們要開墾,他們要種稻,所以我們一定要開墾做水田,變成現在我們講的是梯田,這個梯田就是剛好我們這個dudang的位置,就是在那個梯田,每當我們這麼重的東西,我們人力也沒辦法抬,就給祂推到旁邊去。)

新社岩棺早期因故遭移往台北新公園展覽,在外流浪長達27年,在此之前,傳說有不肖商人企圖偷運岩棺賣去日本,因此族人常在夜裡聽到小孩的哭聲。

(新社部落頭目 pusia 潘春福 Kavalan
他祭司們在用的時候,我的舅舅他們,包括我這個伯母,她是她家裡剛好就在個田地那個地方,在附近她的家,每天晚上冬天的時候,(岩棺附近)就會哭,有聲音,很多聲音,好像是小孩子啊,大人、婦女的那個哭聲,(在哪邊哭?)仔細聽,原來是這個(岩棺)的關係,因為祂被人家搬走了,祂們(祖靈)在那邊在找,搞不好我們的祖靈在找祂(岩棺),為什麼把東西弄走,可能是這樣的意思在那邊哭,祂的哭聲是真的好悲傷的聲音。)

「新社岩棺」104年3月由豐濱鄉公所、部落族人迎回故鄉,族人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後方的大樹下,為岩棺興建保存涼亭。岩棺重回部落,噶馬蘭人都很欣慰,就像漂泊祖靈回來了,繼續守護族人看顧部落。

 

dudang 岩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