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有多達141個國家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宣示2030年將停止並扭轉森林砍伐,並承認原住民族對森林永續有直接助益,因此環保署委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辦理《森林碳匯、原住民與氣候變遷》議題交流會,一起討論台灣未來的應對策略。
《森林碳匯、原住民與氣候變遷》交流會屏東場邀請各領域專家,跟民眾討論《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有關森林碳匯、原住民族以及氣候變遷等議題,面對溫室效應全球努力推行減碳政策,擁有碳匯及碳權將擁有國際影響力,專家認為台灣也應該積極應對。
(屏科大森林系名譽教授 陳朝圳:
現在比較重要的在台灣現植林裡面,其實很重要是加強森林經營的策略,你怎麼樣讓現植林,它的生長量能夠增加,生長量一增加的時候,二氧化碳的碳匯才會增加。)
(前林務局長 李桃生:
提供資金協助原住民來經營,將來在一個基準線劃定以後,所產生出來的碳匯就會變成碳權,當然要經過一定的計算,這碳權將來就可以在市場上被交易,也可以讓企業來認購。)
所謂碳匯就是能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而森林被認為是實現淨零碳排放的最佳碳匯,跟全球現況相同,原住民族也被認為是森林的最好管理者。
(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有關這些碳匯的交易的部分,是不是也可以透過認養或是國家的跟原住民合作,然後將這些受益用在該族或是當地的原住民族部落,來發展它的文化、社會、經濟或其他的建設。)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謝英士:
來共同思考、研擬未來台灣怎麼樣能夠充分地發揮,森林碳匯的功能,然後能夠惠益給原住民,甚至對台灣整個永續發展有所幫助。)
不過有青年認為,原住民族社會對碳匯及碳權非常陌生,認為交流會之前應該讓原住民族充分了解。
(屏東大學原專班助理 余奕德 馬卡道族:
我們在談這個碳權或是碳匯這個非常抽象,非常高空的議題的時候,要跟原住民族談參與談共管等等,這之前是不是應該有一個讓原住民社會了解這個議題的過程。)
接下來25號在台中還有一場交流會,想了解的族人朋友不要錯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