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多年來,學界透過考古、語言,甚至人類遺傳學等研究指出,台灣極可能就是南島民族的原鄉,但在生態物種上,台灣跟南太平洋地區又有哪些共通之處?目前仍缺乏研究探討。如今台師大集結多位學者,以台灣的"國境之南"恆春跟蘭嶼為研究中心,觀察黑潮如何為島上增添生物多樣性,同時透過一系列紀錄影片,一探台灣生物的"南島情緣"。
經過學界多年研究,台灣跟南島民族關係緊密,不只可以從考古學、語言學、植物學,甚至到人類遺傳學,都能找出關聯之處,但在生態物種上,台灣跟南島地區又有哪些共通之處?目前仍缺乏研究探討。
(台師大副校長 宋曜廷:
大概這二十年來,我們台灣在南島語系的,語言跟文化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的多樣性同樣在全球,都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呢 去把它推廣彰顯,這樣的努力其實一直是不夠的,吳(忠信)老師這樣的作為,剛好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因此台師大肩負重任,延續日本知名"學術探險家"鹿野忠雄的早年研究,深化台灣南島生物多樣性的探究面向,以台灣的"國境之南"恆春及蘭嶼為中心,觀察黑潮如何帶來珍貴物種,並串聯著"南島情緣"。像在紅頭嶼,就採集到蘭嶼獨有的象鼻蟲,屬於新幾內亞、菲律賓系統。但透過研究也發現,被稱為"蘭花之島"的人之島,如今正面臨物種瀕危隱憂。
(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 吳忠信:
蘭嶼它叫做蘭花之島,為什麼蘭花現在慢慢不見了,我們希望未來有機會,把蘭花種回去,未來跟我們這邊部落文化基金會,跟學校同學們大家一起合作,然後我們來創造地方的創生)
(台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名譽教授 黃生:
將來蘭嶼是不是一個,值得更大力保護的國寶之地,就看我們今天以後的努力,我相信這個影片會帶給大家,一個新的覺醒,蘭嶼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地方)
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觀點,集結成一系列科普生態紀錄影片,讓台灣與世界透過生態地理,開啟宏觀視野,看出台灣作為南島民族"原鄉"的深層意義,同時加緊腳步,幫助蘭嶼島上稀有物種,能夠一直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