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遷移史,接著就進一步帶大家來到苗栗泰安鄉的圓墩部落,長輩口傳是從苗栗後龍溪一路遷移到現在的居住地,所以周圍的山名及河流名都有用汶水泰雅語取名,但圓墩部落會議主席擔憂長輩的記憶會逐漸消失,所以今年開始在部落推動傳統領域劃設的相關作業,要把這些珍貴的口述歷史用文字保留下來。
(聲音來源 圓墩部落居民 Yawi' na' Kyusi' 泰雅族:
我們比較是從海邊來的,就是從後龍溪,沿著後龍溪一直來,所以我們在一直遷徙過來之後,大概經過大概一千多年,我們到這裡定居,所以這裡周圍的山名和河流名都有我們自己,瑪督烏瓦爾(汶水泰雅語)名字。)
苗栗泰安圓墩部落的居民,將長輩口述的遷移史一一描述出來,就擔心年輕人的傳承,趕不上長輩的凋零。
(圓墩部落耆老 林征夫 泰雅族 VS 林征夫妻子 林陳月英 泰雅族:
他以前很清楚,生病以後就不清楚了。)
為了保留這些珍貴的部落遷移史及長輩口傳下來部落周圍的山名、河川名及地名,圓墩部落會議主席去年已經將傳統領域劃設的計畫提報給鄉公所,現在就等原民會核定後,開始推動圓墩部落傳統領域劃設的相關作業。
(圓墩部落會議主席 盧光明 泰雅族:
這是我們以前祖先留下的一個領域,我們要把它劃設起來。)
(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 官大偉 泰雅族:
它(傳統領域)背後往往會有很多,我們土地利用的文化,土地利用的機制或是土地利用的規範,那所以越多對於這種,我們傳統領域的這些土地文化的認識,就越能夠幫助我們去想說,在我們過去的土地利用的,文化裡面有什麼好的地方。)
傳統領域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空間,包含所在地、農耕地 、漁獵場、祖靈聖地及海域與河流,期望透過在地與官學的合作,儘早完成傳領土地劃設作業,保障原住民族土地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