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記者
gese paljaljuman 屏東市

屏東大同高中辦音樂會 結合繪本詮釋在地文化

屏東縣大同高中管樂班音樂會"動境之律",結合學校美術班學生,花了三年時間編輯設計的"南岬風雲"繪本,把清朝年間,美國跟台灣原住民之間爆發的羅妹號外交事件融入其中,加入律動表演,以藝術方式共同創作、詮釋與理解在地文化。

大同高中管樂班舉辦的"動境之律"音樂會,結合美術班學生繪製的"南岬風雲-必麒麟的瑯嶠之旅"繪本劇情演出,透過敘事的肢體律動,搭配音樂感受劇情,為觀眾帶來一場"有故事"的藝文饗宴。

(大同高中音樂班老師 陳玉書:
它是可以把我們學到藝術的東西,再重新詮釋整合,所以透過這個故事這個律動,其實它重點是我們還是因為是音樂班,它的重點應該還是在這個音樂的感受,所以我們把劇情的部分融入進去)

音樂會融入的劇情,是清朝年間,美國與台灣原住民之間發生的羅妹號外交事件,師生們用了3年時間,才完成繪本的繪製及編撰,預計年底前印刷出版。

(繪本編輯指導教師 利天龍:
我們只是說在學生學習的過程,有沒有辦法能夠透過我們的課程,帶更多深入的東西,尤其貼近史事的東西)

(繪本編輯指導教師 郭欣芝:
本身那個羅發號事件,在我們的屏東學課程裡頭,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單元,所以我們會用繪本來輔助學生的上課)

音樂會結合中國鼓樂、管樂合奏、排灣雙管口笛、木管五重奏及阿卡貝拉等,呈現精采又多元的展演類型。

(大同高中學生 鄭鉑瓅:
有新的樂器也有新的風格,所以會跟以往的音樂會都不太一樣,而且有故事)

(大同高中學生 雷澤 排灣族:
這場音樂會就是讓我接觸到,之前原住民的樂器,然後讓我重新認識,原住民的樂器之類的台灣的文化)

音樂會結合了繪本,帶領大家感受羅妹號的歷史事件發展與轉折,以藝術的方式共同創作、詮釋與理解在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