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為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一句"近十年青少年輕生率高,與高樓增加有關",這一席"高樓說"備受爭議。23號衛環委員會針對兒少輕生防治等議題,進行質詢,立委也要求衛福部對此言論,說清楚講明白。
(國民黨立法委員 莊競程:
這10年來台灣高樓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衝動跳樓自殺,司長的談話當天就引起,很多的討論。)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 諶立中:
當天其實就是回應委員們他提的,關於兒少自殺死亡人數多的,這件事情他問我有沒有甚麼研究,可以去了解這件事情,我就把我最近才剛剛分析完的資料,最主要導致死亡的原因。)
諶立中表示,"高樓說"是導致輕生死亡率高的手法,並非導致輕生率提高的原因,在報告中也說,兒少的輕生原因,以精神疾病最多,家庭問題第二,第三是學校適應問題不過從衛福部統計數據來看,65歲以上長者的輕生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至於15到24歲的青少年,輕生率卻逐年攀升,對此衛福部表示,近年推動的長照服務支持,有效降低長者輕生率,不過立委追問,青少年的輕生率為何就是降不下來。
(民進黨立法委員 蘇巧慧 vs. 衛福部長 薛瑞元:
你在說的是青少年的,自殺率有緩慢增加,但跳樓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工具因素,也就你剛剛說的這一個部分,但你要防治的重點是衝動性自殺,你總不可能去防治高樓吧。的確是如果是把這種,跳樓拿掉的話,其實青少年自殺的比例,是平穩的。因為跳樓的這個決定,到採取(行動)到死亡結果,時間太短當然我們就要去,處理這個問題。)
青少年衝動性輕生究竟要如何達到有效防治?立委建議,順應世代改變,輕生防治管道也要多元化,除了現有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網路支持平台,也更進一步說明,輕生防治線上諮詢志工,也應該分齡招募,發揮同儕效益,提供更多元的社會支持資源,對此衛福部肯定立委建議,也將努力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