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許家榮 台北市

中國擋台逾2400食品 各部會祭因應措施

中國無預警暫停我國高達2400多件的企業食品進口,據中方表示是因註冊文件不符。不過食藥署也反映,中國不但理由不講清楚,甚至進一步釐清原因,還會遭到已讀不回。輸中食品面臨挑戰,今天(11)各部會也對外說明相關因應措施。

部會長官列席坐一排,面對中國無預警暫停我國部分食品企業進口,各部會也緊急對外說明。而自從今年起,銷往中國的食品等企業,須向中國海關總署申請註冊。而國內在去年10月陸續輔導業者,共3200多件。沒想到中國在今年3月9號,告知台灣不適用電腦資訊系統,須以書面交件。而台灣的申請期限,硬是比其他國家提早一年,也就是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沒想到趕在期限交件後,卻還是有2409件被中國視為不合格。食藥署透過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窗口溝通,卻也得不到答案。

(食藥署長 吳秀梅:
不過這樣子的窗口,並不算是很通暢,包括我們問問題,他不一定都回覆我們,常常是已讀不回啦 )

即便中方有說明,  但也都只提到文件標示、文字不符、企業申請書及產地聲明有問題等不明確說詞。令人摸不清緣由,各部會也紛紛祭出因應措施。

(經濟部次長 陳正祺:
協助業者參加海外食品展,比方巴黎食品展,或者邀請海外買主來台灣,參加我們的食品展 )

要積極開拓市場的還有水產品,農委會表示魷魚、鰹魚、秋刀魚及午仔魚影響最嚴重,但前三項魚類銷往中國大多是進加工廠,未來將鎖定其他區域。

(農委會副主委 陳駿季:
因為在東南亞地區,像越南泰國也有很多加工廠,所以我們這邊會引導,相關的加工廠本身,會進到東南亞的加工廠去處理 )

另外食藥署先前也已成立輸中食品註冊專區,會針對業者個別輔導完成註冊。另外食藥署長也表示,會儘量疏通兩岸溝通窗口,期盼降低企業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