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hnan a daan mapingazban at namasial asng tu iskuzakuza
屏東山地門鄉的屏31線道路是到大社部落唯一的聯外道路,在歷經莫拉克風災後,大社部落族人被迫撤離家園,而屏31線德文部落到大社部落路段也在2015年解編,靠族人和鄉公所自行管理。族人想要回到山上家園,交通成為最大阻礙,為了確保族人回家的路,鄉公所在2020年申請該路段成為屏專6線,預計達到路線管制及收費養護的效果,也期盼路線能帶動產業發展,讓族人更順利的回到自己的部落,經營自己的家園
(大社村長 白春香 排灣族
174戶,這裡(大社)的人口數是,將近快到600 大概有610 620左右,因為之前教會是要重建,因為那時候教會是比較矮,那個信眾比較多,信徒比較多,所以他們就計畫,而且這個完全是,一戶兩戶認養這個柱子,就是那個教友,他們正在蓋的時候,就(莫拉克)颱風,颱風就沒有辦法繼續蓋,政府一直說不能再重蓋,所以就停止,所以這個就完全是,很可惜了)
教會鋼骨矗立在屏東舊大社部落,工程中斷在八八風災那一刻,如今部落大多已經人去樓空。
(大社部落族人 白仙女 排灣族
部落族人 白仙女
Takidiip tu bunun 白仙女
我們應該要先下山,就暫時居住在山下,然後等待這邊復育的時候,我們再回來整理這樣子,其實族人是很希望(回鄉),很多人常常回來,他不論是假日,尤其是假日,很多的那個,年輕一輩的夫妻,都會回來整理家裡,因為(永久屋)不夠住,所以他們就選擇回來這樣)
撤離的族人,被安置在山下的禮納里永久屋,至今已經13年之久,但對族人來說,什麼時候能回到部落,一直是族人心中的疑問。
(大社村長 白春香 排灣族
Asang sungciu 白春香 Paiwan
因為我們的根也都在這裡,像我們耆老,當時我們就講過說,一定要回來,我們暫時性的,說要安置在外面,我也說過我要回來,現在如果說我們沒有做到的話,老人家一定會說,我們在騙老人家,所以我們現在期待的就是說,能夠回來讓老人家安心住在這裡,因為如果,真的回來的時候 其實,除了自己重建自己的家園之外,原本就是屬於自己的地方,你這麼熟悉的地方,你一定會做的更好,會維護的更好,其實像我們在這邊,像我常常回來,只要那個車子可以過,我就上來了)
想要回到部落,道路成了最大的問題,莫拉克風災當時重創南部山區,也導致部落唯一聯外道路,屏31線柔腸寸斷。
(德文村長 杜英寬 排灣族
sungciu
現在我們那個屏31線的路面,已經有將近40年,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更新過,屏31線的這個,在邊坡上的大樹,或是在滑的這些泥土,或是這個石頭,或是我們下方的護欄,是不是可不可以改善,我的要求是這樣,還有我們的路面)
屏31線德文部落到大社部落路段,就在2015年經屏東縣政府解編,必須靠少數留在部落的族人,自主修復道路。
(大社部落族人 武棟.非給樣 排灣族
留守部落族人
Sinukdu tu bunun
我的想法當時就是說,我必須要讓孩子跟和老人家這裡,這個聯外道路是被荒廢掉的,我必須自己來,早期我都是這樣,自己去去把這些,就是路斷的地方,然後道路不通的地方,都是用這一部怪手,我自己來用,早期我都自己,因為公所這邊沒有經費嘛)
(三地門鄉長 Cemelesai Ljaljegan 排灣族
Santimung tu kuciu Cemelesai Ljaljegan Paiwan
幾經與縣府,還有公路總局考量了以後,他們建議我們,我們來透過縣府,來申請屏專6線)
三地門鄉公所在2020年,向屏東縣政府提出申請,將原屏31線變更為屏專6線,專用道路可以收取養護路費用。
(三地門鄉長 Cemelesai Ljaljegan 排灣族
Santimung tu kuciu Cemelesai Ljaljegan Paiwan
有了屏專6線以後,對我們的好處就是,我們常常,我們的大社村的村民,有跟我們反應,有很多遊客到了那裡以後,把那裡的石板 ,把那裡的很多,這個東西都偷走了,那於是我們說,有屏專6線以後,未來我們訂出一些辦法,我們依法是可以做這個收費,來做一個養護這個道路,一方面也能夠管治我們的,管制我們的這個遊客的進出)
(德文部落族人 柯大白 排灣族
部落耆老 柯大白
Asang tu madadaingaz 柯大白
這個屏專6線應該一定做好,因為這個屏專6線,是屬於我們到水源地的道路,也是我們去田裡的道路,所以應該 這個屏專6線要做好)
路線改善也為部落產業發展,帶來生機。
(德文部落耆老 柯大白
Asang tu madadaingaz 柯大白
因為我們有申請過這個林下咖啡,中央研究院,來研究這個林下咖啡的經濟,因為林下咖啡的那個(品質),比較好,如果全部沒有樹,曬太陽的話也不是好事,咖啡是從日本人帶來種的,一百年的歷史啊,在日據時代這個咖啡,有時候拿到天皇去喝啊)
艷紅飽滿的咖啡豆,是德文部落的歷史記憶,從日據時期就開始種植咖啡,當時甚至得過世界競賽銀牌,進貢給日本天皇。
(三地門鄉長 Cemelesai Ljaljegan 排灣族
Santimung tu kuciu Cemelesai Ljaljegan Paiwan
我們在大社原鄉,我們在德文的很多人,就可以回去從事各個農業,不管是手工藝 咖啡,各個產業他們都可以進行,當我們有固定的遊客過來這裡,我相信這個是把整個,用經濟來拉抬,這裡的這個產業的發展,剛剛我們耆老在講就是,有一個下面這裡,他說有一個女生,他眼睛是紅色的,看到人的時候,如果說我們部落的人要進來,有一種暗號,他說有一種暗號,他就知道是我們部落的人,他就會閉眼睛,不要看那些人,如果沒有暗號的話,他看到,因為那些人不知道有這個暗號,他一看的時候(人)就死掉)
(大社村長 白春香
Asang sungciu 白春香
像屏專6線如果做好,沿路可以有一個解說員,來做 來說明,還有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歷史,都可以從一個,屏專6線解說到部落,所以這個屏專6線,是對我們很重要,所以我們以後就是希望說,繼續把部落這邊的事情做起來,就是我們之前所規劃的,我們的計畫就是說,希望我們的發展就在這個部落,我們的產業就在這個部落,年輕人可以回來,可以回來這裡,經營自己的 所能做的東西)
道路通了之後呢,部落土地要面臨的是,風災後的安全法規限制,還有永久屋的契約,要求族人不得返回原居地居住,這些都讓族人回鄉困難重重。
(三地門鄉民代表 勒格艾.巴瓦瓦隆 排灣族
鄉民代表
daihiu
他們現在最大的理由是,因為是安全的堪虞,它是(土石流)紅色警戒,那我們也透過很多的方式,要不然就是現地再重新勘查,就算再多好的路,你裡面政策沒辦法改,我們怎麼去復興那個地方,沒有辦法復興,好那你要你要做觀光事業,我們也變成要上下班,去那裡(部落)經營,然後回來這裡(永久屋),不覺得很奇怪嗎,這我自己的家我還不能住,花了那麼一大筆錢,蓋的房子都不能居住,所以這些政策,勢必要想盡辦法克服,才有辦法讓我們,安心的在那個地方經營)
(部落族人 白仙女
Takidiip tu bunun 白仙女
我希望在未來,政府可以去設想就是,我們是否可以在原地重建,因為在禮納里居住地不夠,因為我們一直被那個(永久屋)契約綁住嘛,是不是可以,我們部落的人跟公部門,可以坐下來談,然後怎麼樣去解決這件事情,因為一直將僵持在那邊10幾年了,我覺得也應該要解決了啦)
家一直都在,但回家卻是如今,族人最期盼卻最難達到的目標,風災後13年過去,當務之急是政府如何與族人,重新對話並審視相關規定,否則部落對族人來說,永遠都是回不去的同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