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記者
Calaw Opic (丁至軒) 花蓮吉安

花蓮農改場研究原民作物 打造保種園地

為了保存台灣原住民傳統作物,花蓮農改場長期投入保種工作,除了研究栽種技術外,今年起更加強研究機能性與應用分析,要讓原民傳統作物更具價值。

來到花蓮農改場的原民傳統作物溫室,裡面培育琳瑯滿目的傳統食用植物。研究員提到由於環境開發的影響,部分物種逐漸在野外消失,因此啟動保種計畫。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吳岱融:
野菜種類不同於一般的作物,他並不是終年在生產的,所以說有一些是用扦插的方式來做繁殖,有些是用種子的方式來做繁殖,那有一些像休眠期,我們都是是用種子的方式來去做一個保存的動作。)

農改場保種計畫分為蔬菜以及豆類兩大方向,目前蒐集25種以上的野菜種類。從事原民料理的族人也希望能夠藉由專業機構的研究,讓社會大眾了解傳統飲食的營養價值之外,更重要的是穩定野菜價格。

(東大門夜市原民料理業者 劉小姐 阿美族:
要把他們的這些東西比較真實的研究出來,並且真的是告知大眾,這些東西對身體有好處的,而不是就像一般的菜蔬,而且這個是季節性的東西,每個季節的菜都不一樣。)

受到疫情影響,野菜價值也逐漸受到國人重視,例如山苦瓜的高維他命C、刺蔥的豐富綜合營養素都成為關注焦點。農改場則期待藉由研究,協助部落透過多元運用來提升作物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