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的樹"或是〝會走路的樹〞,聽起來很驚訝吧。在民國100年當時在台東縣延平鄉鸞山部落所拍攝的影片"會走路的樹"。當地族人說:「 人很重要,態度觀念很重要」,部落一定要很瞭解自己的資源在哪裡,不要完全依賴政府的政策及經費補助,或者是希望有多少人來支持,很多事情自己先站起來,先看見自己的東西在哪裡。依循著布農族人的傳統信念做事,因為我們是要住在這裡的布農族人。一起來看看。
(記者 倫敦 布農族
Sinbung kisia Landuun Bunun
部落樂活趣,我們現在來到了台東縣延平鄉,我們來這裡拜訪地方耆老,來跟她請教,延平鄉如何創造一部落一特色的景點,我們現在就去拜訪他們)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我們部落的人是叫會走路的樹,也就是我們的話是babakalun babakalun,就是bakal就是腿,kalun就是跨腿,很有智慧的說法,就是說你看這個好像腿,然後它有跨距延伸)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我們本來不是居住在這裡,我們的舊部落在大小鬼湖(跟卑南山)跟卑南主山之間,差不多在1600到2400那邊的林相,不像這裡,那邊都是檜木鐵杉雲杉,民國7年我們被日本人強迫下來的時候,因為我們的老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樹,一看到這個的時候,這個樹怎麼好像那麼多腿那麼多腳)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那實際上這個樹的特性,以前我們的老人不曉得,這個樹哦是雀榕,它的顏色比較紅紅的,它的樹形,我們這樣過來看一下,這樣發達起來,那後面那個是白榕 ,白榕延伸之後,它的身體很粗壯茂盛,那我們老人說,這個白榕好聰明,它怕身體倒下來,它就長氣根或者做拐杖,做手肘撐住自己)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各位看一下母樹在那個地方,你看那個枝幹在延伸下來又到那邊,好像一條龍,有多少的支柱根來支撐它,更特別的上面一個枝幹,它的支柱根你看,那麼粗,比這個支幹還要粗,它很特別,我很佩服這個達悟族的,他們可以這個比較粗的氣根哦,可以做划槳,那我們布農呢,比較細的可以做那個刺山豬的,它很有彈性)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我們布農族還有一個這個,就是這樣敲汁液出來快乾的時候,我們拿出來之後,再拿泥土的土和在一起,給小孩子吃口香糖,因為小孩子牙齒會癢,就這個,用泥土和它的汁液混在一起,很像口香糖)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還有這邊的土壤,為什麼你看那麼茂盛,一樣的白榕,一樣的榕樹,為什麼不一樣,這邊的土壤哦,真的是非常的肥沃,你看(黑黑的),黑黑的你看,你聞看看 ,這個沒有塑化劑,它的ph值,它的微生物,makalabkalab就是冷冷的,種起來種樹,不管漢人朋友,我們的祖先,就追求這個土地的芬芳)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我們是山林思考的族群,我們跟魯凱族跟排灣族都是台灣的黑社會,顏色比較深了一點,單是我們對山哦,我們把山當做爸爸,河裡是媽媽,在山河之間運作,我們的族群的生命,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中心思想,因為真正要住在這裡的是我們啊,我們老人說,只要把森林留下來,樹留下來,土留下來,那個利息用不完,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包含我們在這邊聽到的鳥,猴子啦,這些都是利息)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我認為人很重要,態度觀念很重要,所以我覺得是說一個社區一個部落,一定要很瞭解自己的資源在哪裡,而不是政策也不是政府的經費要補助多少,或者是有多少人來支持,很多事情啊,自己先站起來,先看見自己的東西在哪裡,還有不要忘了跟部落的耆老,一個部落的耆老凋零,它帶走很多的故事還有在山上生活的知識,不一樣)
(台東鸞山村族人 阿利曼 布農族
Taki-Sazasa tu bunun Aziman Bunun
人到森林是要學習的,走路會跌倒,那是很少原住民會跌倒,人家會笑,所以很多遊客來到這裡跌倒,我說沒關係,我不會告訴別人,所以我們在都市可能,有我們的不足,但是我們在山上有很多地方,他們可以學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