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Kawa(施俊銘) 台北市

關心女性身心健康 醫籲貧血別輕忽

根據統計,在台灣15到49歲的生理女性,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人是貧血!!而且醫生也表示,要是民眾出現貧血的狀況千萬別輕忽,除了靠著日常飲食作息調整之外,要是症狀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的話,建議儘快就醫,別忽略身體帶來的警訊。

響應國際婦女節關心女性身心健康。根據國健署統計,2017年至2020年國內15到49歲的生理女性,貧血的盛行率為19.08%,代表著平均每5人就有1人貧血 ,說到貧血這是許多女性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生理狀況,就有民眾表示自己從初經來臨的時候,就檢查出貧血的症狀。

(電訪 民眾 Wusay (曾亞璿) 阿美族:
我是缺鐵性貧血,就是地中海貧血,他的症狀就是會頭暈啊,經期都會很不舒服,記得國中那一年,那天月經來,然後就不舒服,就蹲在路邊,過幾天媽媽帶我去做檢查,才發現是因為就是貧血。)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貧血的種類分有6項,包含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溶血性貧血等,而貧血也是台灣最常見的,單一基因隱性遺傳疾病之一 ,台灣大約有6%的人,是地中海貧血的帶因者,通常帶因者身體與常人類似,也是婚前或孕前健康檢查的重點之一。有民眾表示自己在懷孕前後,發現貧血的狀況有所不同,而臺安醫院內分泌醫師就表示,貧血的改善並非體質變化,而是獲得良好的補充。

(民眾 Cihek (簡美英) 阿美族:
就是一開始,我還沒有生小孩之前,我都會貧血嘛,生小孩完不知道月子有做得好還是體質改變,就是比較不會那麼容易貧血。)

(臺安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 林毅欣:
那餵母奶的時候通常就不會有月經,所以呢通常很多在生產後,本來有貧血的人後來反而是沒有貧血的,那這個族群就可以確認她是還沒有當媽媽之前,她是缺鐵性貧血的族群,不算是體質改變,應該是說因為藉著她要餵母奶,沒有月經來的這個半年,反而是身體獲得很好的補充。)

但很多時候有些女性卻常因為頭暈、疲累、心悸等症狀,覺得發生得很短暫且恢復快,就認為貧血對身體的傷害不嚴重、身體會自行調適,並未謹慎就醫,卻忽略了貧血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醫生就提醒這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若要做調整可從日常飲食著手。

(臺安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 林毅欣:
所以一般來講,假設是食補的部分,我們大概都是建議就是動物性的部份吃均衡,不要偏廢(偏食),就是說我們該吃的蔬菜跟肉,還是均衡,那再來就是說,有貧血的過去的病史跟擔心家族的狀況,家族式的部分,就變成會建議定期做血檢,抽血檢查。)

醫生也建議多吃深色蔬菜還有含鐵較高的肉類,多多運動加速新陳代謝,若真的影響到日常生活,醫生建議民眾還是儘速就醫,也呼籲女性平日多留意身體狀況,千萬別輕忽身體帶來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