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原運部分賽事,例如跆拳道、槌球等項目,將在明天正式展開! 主辦單位今年將賽事以"原住民族擅長運動"及"原住民族傳統運動"進行區分,其中擅長一詞,有引發討論熱議,就有學者表示,這可能忽略掉某些運動的發展條件與資源取得的方便性有關,並建議可以使用"重點發展項目"來替代。
一年一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即將展開,全台各路原民好手也即將聚集到台北市,為自己代表的縣市,力拼佳績。看到宣傳片上,主辦單位將今年競賽項目區分為"原住民族擅長運動",以及"原住民族傳統運動",對此就有學者表示,"擅長"一詞,可能忽略掉某些運動的發展條件,是與資源取得的方便性有關。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長 王泓翔:
所謂原住民擅長的項目,就是我們一般熟知的,亞奧運項目,像這個田徑 跆拳道 柔道 等等)
仔細翻開"原住民族擅長運動"內容,包含田徑、柔道、籃球等項目,就有田徑教練表示,在原鄉發展運動專項時,因資源取得不易,多以投入成本較低的運動,但不代表,原民人口比例投入較少的運動項目,族人就不擅長。
(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Ljegay Rupeljengan 排灣族:
像游泳或是像高爾夫球 像馬術,那個都需要有特別的資源,那才會有這樣的條件,去發展專項運動)
(田徑教練 朱金水 阿美族:
那這一次(全原運)有五人制的足球,我想這是一個突破,那接下來 關於像馬術 鐵人三項,或甚至於其他 一般民眾,常常 從事的運動,我想我們在這個原住民運動會裡面,可以試著來辦,因為我們原住民的這些選手,都已經有在參與)
學者也表示,回歸到全原運賽事辦理的初衷,是要助於發展我國原住民族體育、提升原住民族體能,以及保障原住民族的運動權,建議主辦單位可以使用"重點發展項目"來替代"擅長運動"一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