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度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雖然部分賽事已經展開,但明天(24)才算是正式開幕!我們就要帶大家來回顧, 本屆全原運從開賽之前就引發不少討論,像是聖火就從19個部落、各族聖地,傳到了今年的主辦城市,台北。而隨著疫情的趨緩,更有首度外國隊伍,飄揚過海來到台灣的紐西蘭毛利代表隊,要與台灣的原住民進行交流。除此之外,今年還特別新增女子棒球、五人制足球,以及競舟等項目,顯示族人在其他運動項目上的活躍程度。但要在沒有原鄉環境的台北市舉行傳統賽事,一度也引發熱議,不過在中央及地方的共同協力下,順利展開,至於這次的全原運還有什麼精彩亮點,接下來我們請記者Cemedas來為我們進行分析說明。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魯凱族:
是的,主播!從前年的奧運,到今年初的世界棒球經典賽,原民運動選手的亮眼表現,不只為台灣體壇帶來新氣象,也在國內、掀起風潮,像是舉重女神郭婞純的"跌倒燦笑照",還有國防部長張育成的"敬禮姿勢"[。
而近期,受到全國原住民族人,所關注的運動賽事,莫過於從民國88年開始,每兩年就舉辦一次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今年,是來到第13屆,更是第一次,在沒有原鄉地區的"台北市"舉辦。因此,今年的全原運又會如何進行,也令族人相當好奇。
但進入到賽事之前,在原民運動選手的好表現,逐漸被大眾看見之下,全原運賽事也受到高度關注,首先我們就先從"行政端"來看,在我們最高國會殿堂立法院。就有原民立委就發現,今年的報名機制,似乎出現了疏失,發生"漏報"的狀況,並表示,各地方的,鄉鎮公所,會更清楚自己的選手在哪裡,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橫向聯繫。另外,在全原運之前,新竹縣政府所舉辦的"全中運",就發生場地不良、設備感應不佳的情況,影響選手比賽表現及權益,也為全原運"場地設備"的會勘、檢核,繃緊神經。體育署也因此承諾,賽前會排除潛在的問題、善盡督導的職責,讓各項措施能落實、預算有效被運用。
而舉辦如此盛大的賽事,提供原民選手好的舞台表現,除了需要中央政府團結一心、排除萬難之外,各縣市也透過聖火的傳遞,將族人凝聚在一起。聖火不只傳到19個部落的聖地、聖山或是起源地等等,還穿越了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到了本次參賽隊伍中,最遠的離島"金門縣"以及"連江縣"。隨著聖火的傳遞,也點燃各地方政府的野心。像是高雄市就喊出,只要拿到"金牌",個人獎金就加碼到15萬,而團體第一名也增加到了5萬,要激起族人士氣。而身為全原運第一屆的主辦城市,桃園市也誇下海口,要蟬聯四屆的總錦標! [[畫面慢慢拉回中間]]面對各縣市這銳不可擋的氣勢,可見再不比賽,族人都要坐不住了!
那麼這次在台北市舉辦的全原運,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焦點呢?翻開今年全原運的秩序冊,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競賽"分為"原住民族擅長運動"和"原住民族傳統運動",其中,新增了女子棒球、五人制足球,以及水域項目"競舟",總共17個項目,要由23個隊伍,共同角逐!那為什麼會說是23個隊伍,而不是23個縣市呢? 是因為,其中一個隊伍,就是來自"紐西蘭的毛利代表隊"!在疫情趨緩之際,他們將要透過賽事與族人交流,並將參與"原住民族傳統運動"中的樂舞、負重、鋸木還有狩獵。而說到狩獵,就不禁令人好奇,在這台北市的大都會中,到底,這個豬,是能往哪跑? 不用擔心,為了因應都會區環境的問題,主辦單位今年就改成使用道具豬,取代真實的野生動物,而為了減緩賽事中的不適應感,就有代表隊伍使用沙包做模擬訓練。不只"傳統運動"因為環境引發討論,"擅長項目"一詞也引激起了另一波熱議。主辦單位就表示,所謂原住民擅長的項目,就是我們一般熟知的亞、奧運項目,像田徑、跆拳道等,但看在原民學者眼裡,認為,"擅長"一詞,可能忽略掉,某些運動的發展條件,與資源取得的方便性有關,像是籃球跟馬術,兩個運動項目,需要的成本跟環境就截然不同,就有田徑教練補充道,未來也可以藉由新增其他運動賽事的項目,讓更多運動在全原運中,被拓展開來,進而呼應全原運辦理的初衷,保障原住民族人的運動權。
雖然全原運從賽前,就引發討論,但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協力下,進一步將事件化解,也可以看見國家逐步投入資源,重視全原運的舉辦。那麼令原民社群引頸期盼的全原運中,將近6千500名的原民選手,又會如何在個人以及團體戰中,為自己的家鄉拿下最高榮譽? 也令在電視機前守候的家人,相當期待。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本屆全原運的完整情況,接著我們再把鏡頭跟時間,交還給棚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