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修理工廠,舉辦112級畢業製作展覽"科學+",以"生活中的問題"為核心,帶民眾一起探索、習慣思索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帶給您更多新奇的體驗。
全台唯一的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舉辦112級畢業展,以"生活中的問題"為核心,發揮科學傳播專業能力,透過文字、畫面、影像、展具設計、展示設計等媒材,帶領民眾一起探索、思索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屏東大學校長 陳永森:
科學是要透過各種不同的傳播媒介,以科學的知識讓我們大家知道,科學如何影響生活如何改善生活,今天我們的同學們有,包羅萬象的展現出來,把它透過很簡單的一些儀器的設備,把科學的知識醫學的知識,心理的知識把它放到這裡面來)
將科學知識與實驗,融入展品中,深入淺出讓大人小孩、男女老幼,都能親近科學,其中製作"啄木鳥的腦內構造研究模型",解密啄木鳥為什麼一直敲樹都不會腦震盪。
(屏東大學科傳系學生 彭子齊:
因為牠有一個像安全帶一樣的舌骨,從鼻孔這邊連到整個腦部包圍住它,另外就是牠有類似安全帽的腦殼,可以保護牠的腦部,你看還有一些液體還有海綿體之類的,把它包裹比較柔軟的碰撞然後緩衝)
還有學生關注到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推估洗腎人口數約9萬人,盛行率位居世界第一,並製作展具,說明洗腎是運用什麼原理。
(屏東大學科傳系學生 陳亦慈:
因為洗腎病患他就是腎的功能,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去代謝,就是毒素還有尿蛋白這些,所以就是他們必須要透過,洗腎的儀器透析儀,來幫助他們的血液,就是做到一個就是腎的功能)
(屏東大學原專班學生 Rimuy 泰雅族:
他們的畢展我覺得很不一樣的是,他們這次都是以一個比較多元,骨架還有互動展區還有媒體,就是他們把COVID-19這個數據,變成一段音樂還滿有趣的)
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畢展,為期一周在屏菸1936文化基地修理工廠展出,學生將艱澀的學科知識以不同的傳播手法呈現,展示內容包括20多個大大小小的主題,盼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不分年齡和背景的人,都能共同徜徉在科學知識的大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