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到來,連帶也會影響原鄉的山區道路,接著就來看到花蓮的秀林鄉銅門一號隧道,是在地族人前往山區耕地及外界前往慕谷慕魚的交通要道,103年遭土石流壓跨崩塌後嚴重影響通行,直到110年才啟動修復工程,在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明隧道將在近期完工,也牽動慕谷慕魚再度開放的議題,因此部落也開始召開會議,討論如何建立自主管理機制,未來藉此平台開放溝通與合作的管道。
日前花蓮銅門部落召開部落會議討論地方議題,其中包含銅門一號明隧道完工後的開放問題。
會讓族人們如此繃緊神經,時間拉回到2014年銅門部落族人,不滿外來業者在未經過族人同意下,帶來大量遊客來到慕谷慕魚,超過生態環境乘載量,造成環境汙染及垃圾滿地的情況,族人只好憤而封路表達守護環境的訴求。因此在部落會議中,慕谷慕魚的開放管理再度成為焦點。
(居民:
我有意見,先把那個鄰,暫時不要開放,給銅門部落,先開會通過了以後,決議好了以後,再開放)
(原民會族群委員 Yabung‧Haning (吳雅雯) 太魯閣族:
我們要怎麼做,我們的遊程,我們怎麼計畫,是跟交通部合作,為什麼是交通部,因為他可以管制那個路,他才有權力,可以跟部落去合作,要多少人進來)
(秀林鄉銅門部落會議主席 Yuna Ruwiq (葉順清) 太魯閣族:
因為這個發生事情太多了,第一個,生態也沒有了,第二個,空氣汙染又那麼多,第三個就是,亂丟垃圾還要我們,去處理這個垃圾)
此外,主席Yuna提到,過去也曾發生外來業者不聽族人勸告,過程中甚至毆打部落族人,強行帶遊客前往慕谷慕魚遊玩的事件。而如何透過自行管理,妥善適度開放觀光,也是目前部落的最大共識。
(秀林鄉銅門部落會議主席 Yuna Ruwiq (葉順清) 太魯閣族:
我們要的是自行管理,自行管理以後,現在是開始要運作,運作還要經過政府機關,看他們的意見怎麼樣)
本次決議待部落確立完備相關公約之後,再來開放對外溝通合作事宜,朝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方向努力。而族人期待透過有效的管理方式,讓慕谷慕魚在環境與觀光之間取得最大平衡,保障部落權益以及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