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上周末落幕,但現在卻傳出,考題疑似有誤導原住民嗜酒的不良風向,台東縣議員古志成拿出國文科考卷第19題,內容描述布農族祭儀與小米酒、杵音的關連,古志成就痛批考題與布農文化有嚴重落差,甚至答案更有影射"布農族愛喝酒"的意味。對此,台東縣教育處表示已反應給心測中心,後續會再派代表進行說明檢討。
(台東縣議員 古志成 布農族:
依據祭儀種類喝不同的米酒,米酒還有不同的嗎,還有料理的 還有黃色的紅色的嗎,還是寶特瓶的,這個讓我看起來就是帶風向,布農族就是愛喝酒的感覺)
指著國中會考題目,痛批考題有影射布農族人嗜酒形象之嫌。台東縣議員古志成,拿出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第19題題目,內容提到"傳統布農族社會舉行重大祭儀活動前,族人會聚集在一起用木杵搗米準備製作小米酒,發現用不同木杵會產生不同聲響,因而將其作為合奏的樂器。後來每當族人聽到杵音傳來,就知道最近聚落即將舉辦慶典,杵音也因具有傳遞訊息的功能。"針對考題以選擇題方式,要求學生透過上述文字推論布農族人文化慣習,古志成認為實在太荒謬。
(台東縣議員 古志成 布農族:
這個那個什麼傳遞(選項)B傳遞木杵來交換訊息,木杵要怎麼交換訊息,我也不清楚,國三的會考題目啦,所以我有點,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
古志成強調,布農族有傳統年曆作為依循,針對各時節祭祀祭儀都有明確規範,自己從來就沒有聽聞族人會利用杵音或木杵傳遞訊息的文化,認為不僅是考題敘述有瑕疵,另外參考答案更顯示為"(A)舉行重大慶典需要小米酒",痛批命題方向跟解答,恐嚴重誤導成"布農族愛喝酒"的錯誤認知。
(台東縣議員 古志成 布農族:
你的正確答案是,慶典喝小米酒,可是喝小米酒跟那個杵音文化,有什麼關係我就不知道)
(民眾 Savi (王紀玫) 布農族:
因為是全國的國中生都會,碰到這種題目,即便它(考題)沒有針對性,但是這個答案出來,就是給人家的理解就是怪怪的)
(台東縣教育處長 蔡美瑤:
接下來會考後面都會有檢討會,也許我們縣府代表過去的時候,就把這樣的一個聲音,帶給心測中心,做為以後命題的時候,可以多方面的考量)
台東縣教育處回應,已將問題反映給台師大心測中心,後續會再派代表參與檢討會說明;而針對族群文化等命題內容,族人也呼籲相關單位務必向部落及專家學者求證,避免以錯誤的理解及認知來詮釋原住民族珍貴的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