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台灣的校園裡,在網路討論區跟校門口,是出現了納粹符號,引起了國內的討論跟關注,而處理納粹歷史,往往需要高度的謹慎跟歷史關懷。而在德國就有一位藝術家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以手工的方式、製作出一顆顆的壓製絆腳石,數量估計有高達十萬顆左右。而藝術家是希望,透過絆腳石的提醒,讓全球的知道,絕對不可以讓類似的事件重演。
凝視眼前的作品,唸出受難者的生平,藝術家Gunter Demnig和助手將地磚鋪設在人行道上。這些精緻的黃銅地磚正式名稱為「絆腳石」,屬於一項大型藝術計畫,已經執行將近30年,主持的藝術家Demnig將在今年鋪下第10萬顆絆腳石。
(藝術家 Gunter Demnig:
絆腳石所紀念的是1933到1945年間的納粹受害者,通常鋪設於受難者生前最後一處自主選擇的居所,也就是他們被逮捕的地方,他們的家。)
為了對抗納粹以工廠集中化的方式展開大屠殺,藝術家和夥伴堅持以純手工,一張一張打造受難者名牌。而所謂的「絆腳石」並非希望路人跌倒,而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走路時意識到,他們的腳下曾經發生過什麼事。
(藝術家 Gunter Demnig: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我是為受難者家屬,年輕一代製作,正是年輕一代想要知道詩人和哲學家的國度,怎會發生這種事,絆腳石提醒他們,絕不可讓類似事件重演,為什麼要這樣做理由很明顯。)
1992年,主持計畫的Demnig在科隆鋪下第一顆絆腳石,紀念當時被嚴重歧視的歐洲少數民族「辛提人」和「羅姆人」,之後愈來愈多受難者後代提供資料,希望能成為藝術計畫的一部分。藝術家團隊不但在柏林法蘭克福等德國大城市鋪設絆腳石,甚至前往芬蘭、義大利進行跨國作業。
(藝術家 Gunter Demnig:
我覺得繼續下去不是問題,只要膝蓋還彎得了,我就不會停。)
也有些人直到接獲製作團隊通知,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受難者的後代,而絆腳石計畫將會提醒更多年輕的一代,別再讓可怕的歷史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