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紮根美感教育,台東針對全縣中小學規劃一系列跨領域美感課程,今年更有9所學校獲選教育部計畫示範學校,而縣府也在學期末前舉辦成果展,分享成果。
以排灣族傳歌謠作為開幕表演,台東新興國小合唱團,30多位學童穿上華麗傳統服,展現一年來勤學苦練的成果。這是由台東縣府舉辦的跨領域美感教育成果展,邀請全縣13所績優中小學,透過動態樂舞及靜態展覽等方式,分享各校美感藝術教育特色。
(介達國小學生 acudus 排灣族:
這個戲劇比賽,我們今年4月去比賽,去花蓮比然後得到了全國特優,就覺得很好因為要去傳承,不然以後這個文化就會消失)
包括成立原住民樂舞社、戲劇社,或是規劃木工、陶藝等實作課程,各小學運用多元教學型態,培養學童美感藝術軟實力;另外也有國中學校將童軍課程結合美感教育,帶領學生動手製作涼亭、鞦韆及桌椅,將原民文化藝術融入校園,進而培養學生對生活美感的觀察力。
(育仁中學副校長 林子豐:
傳統童軍就只有綁綁繩結,我們把他弄到就是說生活上,就是來完成這個美感教育的計畫)
(台東縣教育處長 蔡美瑤:
其實藝術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這個東西一定要從,平常生活的時候去積累)
推動美感教育向下紮根,台東縣教育處從學校課程深入到部落活動,多管齊下養成學童內在藝術涵養,今年共有9所學校獲選"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示範學校,盼潛移默化學生美感素養,進而成為最"美"的公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