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4
記者
Kimliyan (陸萱) /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新北市

連假不忘學文化 新北市聽見部落好聲音

連假期間,不少人都把握好天氣的時間往外跑,不過來看到都會地區,有一群媽媽姊姊們,穿上傳統服飾,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學唱阿美族的傳統兒歌,而演唱方式也相當有層次,除了有一二部的重唱之外,還有鋼琴編曲的版本,更成為青年在都會區,學習族語和文化的重要管道。

一首阿美族童謠Sorita 章魚,在這首兒歌寓意中,是作為招待客人的佳餚,同時也象徵歡迎在座,來參加原音初想初響演出的族人朋友們。現場身穿阿美族傳統服飾,來自花蓮和台東的媽媽姊姊們,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把14首阿美族的兒歌,從零開始學習。來自台東鹿野的Dongi,就讀幼稚園時全家就到台北生活定居,對她來說族語兒歌,在學習族語詞彙到考族語認證的練習上,發揮很大的作用。

(表演者 Dongi·Yusiw(高汝儀) 阿美族:
我很想去考族語認證
,之前有考過中級
,但是很想再去往上考
,勢必要對於單字要更熟悉
,透過兒歌很簡單的旋律
,裡面會闡述很多的單字
,然後還有片語
,所以就會更能夠
,抓住那個感覺然後去練習
,然後去練習講)

而同樣是在都會區長大的Falas,目前正在就讀語言相關研究所,他在這場發表會中擔任導聆人,也就是在曲目展演前,介紹每一首兒歌背後故事,牽引聽眾進入歌曲意境,也成為他認識自身文化語言的管道。

(發表會導聆人 Falas·Isiw 阿美族:
我覺得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然後對於在學習阿美族的文化,阿美族的歌謠上面,是一個對於我自己身為阿美族人,是覺得不能讓一個,這樣子的文化流失,而是要把它抓緊抓住的)

曲目從寶寶的催眠曲開始,到傳統生活慣習等等,都唱進這14首兒歌中,而傳統兒歌能夠再現,也仰賴在音樂圈深耕多時的黃德賢老師,在某次參與花蓮光復鄉馬太鞍部落的歲時祭儀,和部落族人交流後,得知部落內部正在面臨兒童傳承斷層,便開啟採集傳統兒童歌謠的旅程,也循著這些歌謠再進行鋼琴編曲,而青年的加入更加深傳統兒歌向下扎根的動力。

(新北市社區藝文發展協會總幹事 黃德賢:
找到了黃貴潮先生,他在民國84年的時候出版了一版,阿美族兒歌之旅,其實兒歌大概是音樂文化裡面,最(富)底蘊 最底層的一個東西,一個小孩出生的時候,也許接觸到父母的就是兒歌)

(台灣原住民族新青年文化交流會執行長 杜英香 布農族:
你們的父母親他們都會年老,會走 但是這個文化,就從媽媽那裡就斷了嗎,要文化傳承 什麼叫文化傳承,就是一代接一代,你們(青年)很重要,所以跟他們聊之後,好好好 他們就很願意來參與)

悠揚歌聲,餘音繞梁,別於以往在戶外的聆聽體驗,在水泥叢林中,文化傳承的動能,也持續醞釀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