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台北市

影集"八尺門" 多元族群視角探討死刑議題

'am pakSekla' no 'ima haeba:an noka SaSinSinrahoe' ka kaspegnan ki pinayziza'an, 'inalingo' noka 八尺門的辯護人 papaehrahrang ila noka Say kabih no wasal kamamatawaw ka howaw, SaSinSinrahoe' 'okik hingha' ka kinita', noka to'oya' o 'okik Sa'te: ka pinonrowa'. tani noka SaSinSinrahoe' ka kinita' komita' noka 死刑 ka howaw. kamatortoroe' 'omaling hi 唐福睿 manabih komoSa', mae'iyaeh manabih komoSa' mae'iyaeh So: komita' ila hini ka 'inalingo', kazaeh pakita' ray kin'i'iyaehan 'ima Sapang 'oka' ila noka mae'iyaeh rae'awen ka howaw.

讓外界更了解族群文化歷史,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不僅探究外籍移工的故事、原民族群的情感拉扯、法律與政治角力,更從多元族群的視野看死刑議題,導演唐福睿表示,民眾若看完影集,能夠看見社會真實發生、卻一直被忽視的議題。

1986年湯英伸事件,因著被剝削、歧視而引發悲劇,開啟國內對於勞工權益、死刑等法律議題展開長年的爭辯,而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延續著湯英伸事件的背景脈絡,編撰成小說拍攝成影集,訴說一名在台的印尼籍漁工,殺害阿美族漁工的死刑案件,導演唐福睿期盼從當代多元族群的角度看死刑議題。

(導演 唐福睿:
kamatortoroe' 'omaling 唐福睿
最早設定是要寫死刑的議題,講到死刑它其實是,對一個人的總體檢,覺得過去台灣很少有,戲劇作品也好 文學作品也好,他們講到死刑是從族群的角度去切入)

除了勞工權益、法律層面,導演表示劇中大量的族群議題,是劇組成員較少觸碰的,也趁這次機會給劇組一個提升文化敏感度的機會學習。

(導演 唐福睿:
kamatortoroe' 'omaling 唐福睿
裡面還是有很多跟我,距離比較遠的元素,包含原民 包含移工,這兩個會是我覺得,對我也好 對整個劇組也好,都是比較大的挑戰,教育我的導演組,關於文化上的 關於語言上的,甚至是宗教的東西)

對此,阿美族演員范逸臣也坦露,在都會區求學過程中,因族群身分、文化差異而產生的微歧視經驗。

(演員 范逸臣 阿美族:
kamamatawaw 范逸臣 Amis
在當時我確實是少數,那他們對我的不了解(我認為)也是合情合理,對我有一些既定印象,我想那也是合情合理,但我也可以視之為歧視,但我是沒有特別,感受到這麼惡意啦)

劇中勞權議題、族群間的矛盾拉扯、政治與法律的碰撞,也描繪出社會的真實樣貌,然而,是否能促進社會反思,什麼叫做公平正義,范逸臣與導演都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演員 范逸臣 阿美族:
kamamatawaw 范逸臣 Amis
如果藉由戲劇去表達出來之後,大家才會知道這些比較,不常被看見的這些,角落的朋友也好,像這些原住民朋友也好,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戲劇,才有讓人家思考的機會,那你有了思考才會,有對話的可能嘛)

(導演 唐福睿:
kamatortoroe' 'omaling 唐福睿
但是我非常期待大家看完以後,可以思考其中很多(議題) 包含移工,漁業 包含死刑 法律等等,假如說大家看完這個影集,能夠看見房間裡面的大象,能夠看到 其實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但其實我們過去一直視而不見的東西)

大量的議題素材,編織成一面錯綜複雜的網,沒有非黑即白的清楚界線,模糊的公平正義卻也真實存在,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也將再度掀起思辨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