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美術館"samiling的記憶"雙個展今天(7)正式開展,由三地門鄉藝術創作者包梅芳及兒子潘泓,分別透過畫作記錄部落植物訴說的美麗傳說,以及將傳統圖文描繪在圓傘,像是排灣族女孩的雲肩,以部落美學呈現文化記憶。
"samiling的記憶"從排灣族女孩婚禮的lakarau花環開始說起,三地門鄉藝術創作者包梅芳,用她50年繪畫歲月將部落的lakarau花環記憶保存下來,不只是部落傳統植物透過顏色形狀交織而成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徵的文化意義。
(藝術創作者 pakedavai zepule(包梅芳) 排灣族:
samiling其實是一種,美感的最高等級,就是說平常我們就覺得說很美麗了,很獨特 很特別了,對 大家都戴著了,但是 是不是我們就遺忘了,本來那一朵花 那個葉子,它後面的一些美麗的故事,我們是不是遺忘了,它本來擁有的意義)
兒子潘泓的創作"傘亮的祝福",將排灣族傳統服飾上的人頭圖紋、蛇紋、十字、花草紋、人像紋等,重新轉化、彩繪在一把一把的圓傘上,象徵每個家族的身分詮釋與榮耀。
(藝術創作者 dabillyan aliss(潘泓) 排灣族:
這些圖騰都是來自各個家族,各個部落,我去採訪 去記錄出來的,所以這些圖騰都是他們的生命,也是他們的榮耀,就像一個女孩子她撐起那把傘,有陽光照亮在她的圖騰上面,然後綻放出像傘一樣,這樣獨一無二的美麗與珍貴)
排灣族語samiling,形容排灣族人對於生活與美感的追求,母子各自的創作傳遞samiling記憶的豐富內涵,希望讓傳統生活智慧、文化記憶可以被珍惜、被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