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記者
吳品儒/林柏宏 編譯

永凍土快速解凍 釋放溫室氣體加速暖化

即便是西伯利亞的永凍土,也抵擋不了全球暖化的熱浪。從70年代就出現在西伯利亞凍土層的一條山溝,因為凍土逐漸融化、土壤流失,山溝逐漸擴大為長達1公里、深度近1百公尺的巨大峽谷。被冰封在土壤中長達4萬6千年的線蟲隨著解凍復活,科學家並不擔心線蟲帶來傳染病,反而比較擔憂凍土層融化釋放出的大量溫室氣體,會加速全球暖化。

不斷扭動的線蟲,看起來活力充沛,其實已經超過了4萬歲。德國的研究人員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凍原取得土壤樣本,發現土裡含有現代不曾發現的新品種線蟲,並且在解凍後依然能夠存活。

(科隆大學研究小組組長Dr. Philipp Schiffer:
我們俄國同事採集些許永凍土,作為研究使用,之後發現從土裡鑽出線蟲,同事知道土壤冰封已久,就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探測時間,推定冰凍長達4萬6千年之久。)

線蟲身上的海藻醣能保存水分,讓牠們在脫水狀態下長期生存於極度低溫環境。由於線蟲以細菌為食,研究人員推估牠們的消化系統中可能含有古代細菌,不過與其擔心細菌造成疾病傳染。研究人員更擔憂凍土溶解後釋放出其他有害物質,以及在地表形成的巨大坑洞。

(當地居民 Erel Struchkov:
這個地方學術上稱為冰融喀斯特坑,當地人叫做天坑,70年代開始變大,一開始只是條山溝,凍土在好天氣時吸熱融化,使得山溝愈融愈寬。)

這裡之所以會形成"冰融喀斯特"地形,是因為厚達將近100公尺的凍土解凍後,造成流水不斷侵蝕地表。不但破壞地形風貌和生物多樣性,更嚴重的是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讓當地的暖化程度更加惡化。

(Yakutsk Melnikov凍土研究院 Nikita Tananayev:
凍土碳含量比空氣中碳含量高出1倍,這些天坑的土壤也含有機碳,由於Batagaika天坑將近1百公尺深,土多 保存的碳含量就很高,碳被慢慢釋放到大氣中,
被細菌攝取後 提高甲烷,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溫室效應 產生溫室效果,往後讓氣候變遷加劇。)

氣候變遷讓凍土溶解,之後排放的溫室氣體又會加劇氣候變遷,這樣的惡性循環讓65%面積都是凍土的俄羅斯,暖化速度比全球快上2.5倍,該如何嚴加防範凍土溶解所帶來的環境災害,目前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