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介紹賽德克的美味料理酥炸鯝魚。鯝魚生長在低汙染的溪流中,早期獵人們捕到鯝魚時,都是用水煮加入刺蔥或火烤,隨著時代演進鯝魚的料理方式也更多元。即便是喜歡吃鯝魚的饕客,有時候也會被魚刺所傷。今天獵人要教你吃魚祕訣,讓你安心去骨。
台灣鯝魚對生存的環境要求很高,只能在水溫17至25度之間、汙染較少、水流量大的溪流中才能生存。
(眉溪部落文化工作者 Pawan Neyun(蔡金雄) 賽德克族
Qariwan kataunan kazakazash wa Thau Pawan Neyun(蔡金雄) Seediq
Qcurux bale 鯝魚生長的環境,都是在山谷或是在河流,而河流的水溫要像冰冷的水,鯝魚不適合一般水溫高的河水,不會再下游,喜歡往山谷,不適應混濁的水質,清晰透澈的水質更是鯝魚的喜愛,如果準備生產,母鯝魚會往上游尋找產卵處,等小魚長大又會留到下游)
眉溪部落近幾年來對於鯝魚復育很用心,禁止捕抓野生鯝魚。現在眉溪部落所食用的鯝魚,都是養殖的。
(眉溪部落居Pihu Neyun(蔡金國) 賽德克族
Qariwan kataunan wa Thau Pihu Neyun(蔡金國) Seediq
這個條魚在賽德克族稱為qculux bale,在我們眉溪仁愛鄉的溪流,都有這樣的魚群,像這隻魚是母的Bubu bubu,母的體積比較大,頭的部位比較圓,嘴巴比較白,公的體型較小嘴巴比較尖,這是公的,以前這裡的溪魚很多,現在比較少,魚喜歡藏在石頭裡面,現在都沒有棲息之處,都是土砂,魚兒棲息的地方都沒有,所以921地震以後,這些魚快要失蹤了,現在慢慢的復育起來,所以我們這條溪有漸漸復育起來)
台灣鯝魚肉質鮮美、甘甜,腥味低,料理的方式也很多樣。
(眉溪部落文化工作者 Pawan Neyun(蔡金雄) 賽德克族
Qariwan kataunan kazakazash wa Thau Pawan Neyun(蔡金雄) Seediq
這是剛剛抓的鯝魚qculux bale,這一鍋魚都是母的鯝魚,公的比較短,這隻大的是母的,公的嘴巴是白的,而這些都是母的鯝魚,請問鯝魚有幾種吃法,以前的人都是用水煮,加入刺蔥Sangac,Sangac就是刺蔥,以前沒有油,都是用水加刺蔥,也會用火烤,將網架放上去,現在就用油,時代不同都直接用油炸,這樣比較好吃,小朋友也比較喜歡吃,用水煮牠的魚刺較多,小朋友比較不愛吃,用油炸的比較香酥,魚刺就比較不刺到喉嚨,Gmipoh酥酥的,就是Gmipoh)
今天獵人要示範的就是酥炸鯝魚,要等到油鍋熱得冒煙才下魚,這樣才不會沾鍋。也要耐著性子,不要急著翻魚,這樣才不會弄破魚皮。
(眉溪部落文化工作者 Pawan Neyun(蔡金雄) 賽德克族
Qariwan kataunan kazakazash wa Thau Pawan Neyun(蔡金雄) Seediq
一邊已經熟了,另一邊也快熟了,就完成了,要不要放檸檬,等一下放一下檸檬,這個要切,等一下喔)
害怕魚刺傷喉饕客,今天獵人要教你如何把鯝魚去骨。
(眉溪部落文化工作者 Pawan Neyun(蔡金雄) 賽德克族
Qariwan kataunan kazakazash wa Thau Pawan Neyun(蔡金雄) Seediq
看一下牠的肉,這就是牠的肉,先從牠的頭部後的魚背肉,開始剝開,剝之前先稍微按一下,整個肉,這樣整條肉容易取下,魚背肉已經起出,現在開始於側邊的肉取出,就是這樣拿,就樣剝開,就是這樣吃,順著牠的紋路,這是牠的卵,這就是吃鯝魚的方法,很多人都不太會吃,一不小心吃到魚刺,扎到喉嚨,嗯,最後就是完整的魚骨頭,全部都被我吃到肚子裡面,剩下這些魚刺)
香香酥酥的鯝魚要上桌了,賽德克早期佳餚都是依據當天狩獵、漁獲所得來決定。美味的背後,有著山林的智慧和豐富的飲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