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棒球,原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也登場,期許原客兩族青少年以球會友、鼓勵多元族群參與,而球員們開心享受籃球場上的熱血較勁。
一顆完美弧度的三分球,為球隊的勝利揭開序幕,來自南投的逐夢隊,成員有阿美族、布農族、客家人、和閩南人,組成一支多元族群的球隊,以球會友拉近彼此的距離。
(籃球員 Diang (余承昊) 布農族:
我們就沒有體育班,所以我們就會自己都會出去比賽,然後去其他公園 然後一起打球)
(籃球員 Kolong (鄭浩均) 阿美族:
就是能跟他們打球是件很開心(的事),就是講話都會用比較原住民的腔調,然後另外一個就有點聽不懂,可是我們用眼神還是會能(理解)
球員表示雖然不同族群,但是打起球來心是連在一起的,練球過程中的打鬧玩笑,也成為了提升默契的養分。運動不分你我,孩子組織多元族群的球隊,過程中也讓彼此的家長成為好朋友,展現了台灣共榮的樣貌。
(客委會主委 楊長鎮:
客家人跟原住民很多都住得很近,我們客家原住民 往往是鄰居,各位同學 跨族群組成一個隊伍,我們知道籃球非常需要團隊合作,團隊的精神 是讓我們能夠拿出,最好表現的 最重要的方式 )
(原民會副主委 蘇佐璽 泰雅族:
辦這樣的一個比賽,就是要讓我們年輕的下一代,能夠去體會 這樣跨族群,然後多族群多共榮的社會)
台灣是個多族群的社會,透過籃球連結不同族群的運動員,而球員們在場上揮灑著青春汗水,展現純粹的運動家精神,也讓這一"客","原"來更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