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ukun uraw qsya Gipun memaw nha ppqwan cimu
日本從8月24號起排放含氚廢水,鄰近國家嚴陣以待,包含台灣也針對近海、水產品把關,就怕出現海洋汙染。今天(8/31)行政院發布應處報告,同時也針對事件引發搶購鹽巴的狀況,向民眾釋疑。
※記者會畫面:
行政院發布日本排放含氚廢水,應處做為報告,就怕台灣近海及水產品,出現汙染。因此也在網站架設,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民眾可以從中掌握,台灣周邊海域、漁獲以及日本輸入食品狀況。尤其針對水產品,農業部的檢測量,將從200件直接增加15倍,來到3000件,同時加強日本進口食品檢測。
(行政院食安辦主任 許輔
我們本來就對於10年前以來對於水產品,100%是逐批的抽驗,還有我們從去年開始,還有今年就對食品裡面的氚,建立了這樣的檢驗實驗室能量。)
隨著洋流擴散,排放的含氚廢水將在1到2年後,來到台灣近海。雖然行政院表示,影響是可忽略程度,但還是會提供每7天含氚廢水的預報分析。不過這波廢水排放,鄰國的囤鹽潮,也慢慢燒進國內。
(原能會綜合計畫處長 李綺思
吃碘鹽是無法達到防止輻射的功能,另外食鹽的結晶含水量極低,所以也沒有含氚的汙染問題。)
行政院呼籲民眾根本不必跟風搶購。因為台鹽原料產品,主要來自澳洲且會定期檢驗。行政院更向業者提醒囤積或哄抬物價,必加嚴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