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的操作著電腦找尋需要的資料,如果可以,還能將所學寫成論文發表,貢獻給社會大眾。董博士是國立大學統計所的博士,面對現今大數據和AI等領域蓬勃發展,大部分同學們都到產業服務,他則是選擇做博士後研究,希望未來能從事教職,作育英才。
(中研院統計所博士後 董奕賢
統計這個科目,跟現在大家會說的什麼大數據,那個其實是有些關聯,因為統計基本上它就是屬於一種,資料科學的學科,(博士)我覺得去業界,我覺得6萬 7萬以上應該是可以的。)
(中央大學材料所博士後 潘則銨:
有一些職缺,就是限定博士才能進去,就是有這個研究,要有研究能量。)
高等教育普及化下,近年來出現學歷貶值的討論,以及高學歷是否保證就業的質疑?但是專業的技術人才這塊似乎不然,像是國科會推動明年起博士班研究獎學金的人數,從3百名提升到1千名,博一到博三每月獎學金4萬元,都由國科會支應。
(國科會主委 吳政忠:
就是說我們未來博士生唸博士的時候,他的生活,他就不需要擔太多的心。)
由於博士的修業年限最長為7年,人力資源專家分析,調查顯示高達8成7的上班族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不需要高學歷。不過,像是技術人才,平均月薪為4萬5千元,比非技術人才多約1萬3千元。
(人力資源專家 楊宗斌:
所謂的流浪博士可能都還是唸,這個文組的一個這個博士,那當然生化製藥產業念到博學位,專注在這個研發的相關部門的話,其實是有助於薪資跟升遷的。)
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高科技產業求才若渴,博士條件的職缺待遇更有調升的空間,顯示並非高學歷沒幫助,可視工作需要,再進修補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