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講述原漢混血的青年,返鄉追尋自我認同歷程的舞台劇《Cicengo'(ㄐㄧˇㄗㄥˇㄡˋ)》,將在明天(15)正式演出,在不被支持的環境,主角毅然決然地追尋自我文化,究竟故事如何呈現?帶您搶先看幾段精彩畫面。
徬徨、無助、憤怒,與情緒打架,男演員演繹著當代青年追尋自我認同,可能會有的心境,講述一名原漢混血青年三年多前返回原鄉尋根的歷程,舞台劇《Cicengo'》將在15號以舞台劇的方式,正式演出,而導演,Lahok,就是這齣的原型。
(導演 Lahok Nalaw Papiyan(鄭宇均) 阿美族:
有的時候,我們心想要做這件事情,但是當我們真的上路的時候,它未必能夠被身旁的人支持,被長輩支持,長輩們可能會覺得說,你為什麼要問,跟你未必能夠去好好地執行,你自己內心想要去做的那些事情。)
在尋根路上,不被環境支持,主角倒數著、與時間拔河,象徵著隨著時間的流逝,部落長輩也逐漸凋零,然而要演繹這段心路歷程,其實對演員來說,並不容易。
(演員 林承豪:
我覺得最難的,反而是最後的大叫,因為那一個解放要去前往,決定要去做這件事情,反而是不管是心境,還是那個動機,都是最難(演繹)的。)
(演員 鄒清紜:
有兩個血緣的關係,有兩個身分的關係,所以在生活上,或者是在一些家族聚會的時候,會突然,原來在心裡上會造成那麼大的不平衡,或者是感覺沒有那麼的舒服的,被包容在這個族群裡面。)
(演員 Papoh Falahan 阿美族:
那文化跟樂舞,或者一些傳統技藝的部分,我們已經流失掉很多,那我只能抓現有都市的文化,就是語言,從語言開始下手或是學習,這是我現在能做的事情。)
將毛柿、麵包、與米酒榨成汁,喝下,呈現著當代青年尋根路上,將學習到的文化、知識,內化並吸收,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台灣多元複雜的社會中,持續地讓讓母體文化的精神流動。
(導演 Lahok Nalaw Papiyan(鄭宇均) 阿美族:
不用去害怕過去那些東西,但當然能夠去找到的,能夠去問到的,我們都還是要把它放在心中,然後再把那些精神,再把那些東西嘗試把它延伸出去,變成我們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