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維護傳統,更要兼顧保育,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在林業署屏東分署的林業小棧展出,要呈現從2018年、開始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的成果,更要探討排灣族和魯凱族使用熊鷹羽毛的歷史脈絡。
由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所策動的"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在屏東職人町的林業小棧展出,呈現從2018年開始,為了保護熊鷹生態同時兼顧排灣族及魯凱族的歷史文化傳承,推動熊鷹仿真羽毛計畫的過程及成果,期待民眾對於熊鷹及原住民族的文化連結有更深理解。
(tjiljuvekan領袖家族代表 羅鳯萍 排灣族:
一路走來6年很辛苦,為了維護傳統,為了維護我們的熊鷹,這個議題在部落裡面,我們可以再繼續地討論下去)
(djakudjakuc領袖家族宗長 ljuzem(沈文伶) 排灣族:
這個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這個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推動,因為這個是,生態是必須永續長存的,而文化也是)
這次展覽不只揭露神秘熊鷹的生態記事,也探討排灣族、魯凱族與熊鷹相關的文化歷史,並展出仿真熊鷹羽飾、羽扇及萊冠等,共33件作品。
(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 孫元勳:
百步蛇跟,蛻變成熊鷹這樣子的傳說,只有在台灣才有,這是一個台灣的文化資產,這是我覺得我們可以很值得,台灣很驕傲,可以跟國際上推展)
(仿真羽毛工藝師 鍾金男:
我視為這個是一個創新的工藝,不是說用假的羽毛來去,這麼簡單地去 說過去,這個是有相當的工藝的價值,畢竟這個是有身分代表的一個,圖騰的羽毛)
仿真熊鷹羽毛以保育為出發,但也特別強調配戴鷹羽的傳統部落規範,期待仿真鷹羽工藝能銜接傳統與創新,讓部落文化與熊鷹保育持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