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開始,先帶您來到台東,第六屆卑南學研討會昨天(16)在台東大學人文學院舉辦,這次的卑南學研討會,首次開放和族人共寫的方式,協助部落耆老將所擁有的傳統知識,用文學的方式呈現,而這樣的方式是吸引了上百位族人及專家學者參與,要共同建構一套屬於卑南族的學術資料庫。
第六屆卑南學研討會,16號在台東大學人文學院舉行發表會,吸引超過上百位的卑南族人參與,共同建構卑南族文化學術資料庫。
(卑南族研發學會理事長 陳美齡 Pinuyumayan:
對於卑南族的文化,傳統的東西 ,儀式或者是教育,一樣延續這幾個主題,但是我們今年其實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就是跟當代人的對話)
理事長表示,今年卑南學主題為"找回與實踐",除了針對十個部落現況、文化復振以及教育專題作討論,卑南族面對現代科技資訊爆炸的年代,該如何體現族群文化價值的議題做深度探討,同時也首次開放與族人共寫,協助部落耆老的傳統知識以文學方式展現。
(卑南族研發學會理事長 陳美齡 Pinuyumayan:
我們今年開放跟族人共寫,你是會寫的人,然後你帶著部落的耆老或文化工作者,或是你自己的家長,今年就有一組是跟家長一起寫,把自己家族歷史把它探討出來)
(東大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主任 海樹兒.犮剌拉菲 Bunun:
一起討論一起學習,對卑南族文化或是知識的累積,是非常很大的幫助,也比較快比較有效率,再來是因為它是經由老中青,所以在這裏面也可以看到文化的傳承)
透過學術研討的方式,老中青三代共同記錄文學資料,而主辦單位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族人參與,共同建構一套屬於卑南族的學術格式,讓族群文化能永續的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