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文化的復振與傳承,來看到國際上,聯合國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因此新北市政府,就將小米帶入一年一度的原民文化活動節,期盼開啟大眾,認識小米和原民各族文化之間的關係,進而從永續農業的政策中,協助族人復振小米文化。
近年在氣候變遷以及戰爭的影響之下,造成全球9成國家通貨膨脹、53國爆發糧食危機,而聯合國也因此發現小米不只容易種植、營養價值也高,更適合做為主食,就將今年訂為"國際小米年",新北市政府更把小米帶進都市,將一年一度的原民聯合文化活動以"粟源"為主題,期盼開啟大眾認識小米與原民各族文化之間的關係,進而從永續農業的政策中,協助族人復振小米文化。
(新北市代理市長 劉和然:
藉由小米,探討我們飢餓的問題,全球糧食的問題,所以各位把傳統的文化,一年一度帶到這邊,跟我們所有市民朋友分享,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以排灣族人來說,小米就是祭典、喜慶時,重要的主食,包含小米酒、cinavu,從種植小米開始,所有的工序,就是一種飲食文化,但族人表示,要在都會區復振族群的小米文化,並不容易。
(新北排灣族頭目 邱國桂 排灣族:
一般我們都是用課程(學習),現成(實際)沒有辦法,但某部分因為原民局,有在河堤有租一塊,有時候我們會種小米,也是非常成功)
(新北賽夏族長老 風阿郎 賽夏族:
以我們自己賽夏族的觀點來講,心情是 比較坎坷,因為我們還是要奮鬥,還要跟平地人去競爭,所以說我們還是要努力)
雖然新北市並沒有可以讓族人穩定復育小米文化的基地,但一年一度的文化祭儀中,除了讓各族群族人依序展演祭儀外,今年更在周邊設置小米展覽、活動攤位,用不同的形式,在都會區傳達小米文化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