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隨著呼吸舞動,並結合手語,演譯著探尋自己內心深層心事的舞碼,而他們觀眾,就是台北市啟聰學校的學生。為了推動後疫情藝文產業的復甦,文化部在今年要透過"藝術入校"計畫,將文化體驗走進校園不只讓學生能更深入接觸、體驗藝文內涵,也能增加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及欣賞能力。
(台北市立啟聰學校學生 白政鑫 泰雅族:
這次表演我的感覺就是,從我小時候到現在的表演都不一樣,然後 就是,希望我有機會可以再看一次。)
(台北市立啟聰學校學生宋欣渝口譯:
還有就是他們的場地,還有他們在台上很活潑熱情的表現,都表現得非常好,他們的肢體動作就是,每個節拍動作都一致,表現得真的令我刮目相看,她希望以後能夠多接觸,像這樣子的文化,多聽多看原住民的表演,她感覺是非常舒服的。)
而啟聰學校的學生大多為聽力障礙或是多重障礙者,但學生仍然能透過欣賞舞蹈,進而與自己的生活、文化,以及情感連結,並開啟藝術賞析的重要一環。
(蒂摩爾古薪舞集藝術總監 Ljuzem Madiljin 排灣族:
透過這個所有的元素,讓孩子們知道,舞蹈是一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然後也透過舞蹈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都需要練習,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孩子們可以透過觀察跟觀看,然後後來可以感受到那種,藝術的力量。)
(文化部政務次長 李靜慧:
藝術入校這個工作,它其實從團隊端,然後讓團隊去找各個學校,所以不用進到劇場,不用進到六都裡面的大劇場,而可以在自己的偏鄉學校,就有這樣的機會,那這樣的一個案子,我們在下一個年度會持續地推動。)
體驗藝術文化沒有障礙,文化部也鼓勵藝文團隊積極與偏鄉及特殊學校合作、支持文化藝術與課程教學的結合,讓文化平權與藝術共融理念,真正走進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