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rngaw sleexan powsa patas hangan ST ka emptgaya
身分證單列羅馬拚音族名團體訴訟案,雖然是判定6人勝訴。但這也只是個案中的個案。當中,內政部是回復之後將會配合政策決定,研議修正姓名條例相關的規定。而訴訟律師針對幾次的判決也提出看法,認為現行其實不用修法,單列族名就可以施行。
先前判決是已經出爐。在結果的部分只不過這相關的會議,從112年2月召開到現在也快1年的時間了。
身分證單列羅馬拚音族名團體訴訟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月11日做出判決,6人勝訴1人敗訴。勝訴主要原因,與112年11月Bawtu Payen個案相似,就是將姓名條例中的中文,擴大解釋為國語,並涵蓋原住民族語言。只不過此次判決, 依舊只針對幾個個案。對於判決結果,內政部表達尊重,但對於個案何時能變通案?內政部表示,待原民會進行政策評估等,將配合政策決定,研議修正姓名條例相關規定。
(電訪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林韋翰
Qpahan slingan gaya ST
林韋翰
其實就是原民會跟主管機關內政部,他們沒有這個函釋,加上先前限制族人登記的函釋,就會造成沒辦法登記,所以能夠解套的方式,在不修法的情況之下,其實就只有內政部願意放寬它的解釋方式,來給戶政事務所知道。)
各部會從112年2月開的會等到現在,效率令人堪憂。訴訟律師林韋翰指出,其實根本不用等修法,只要透過內政部函示,單列族名就能有所進展,但一切還是得看內政部態度。而多個民間團體也向內政部喊話,勿成為歧視幫兇,呼籲廢止舊有涵釋,開放單列族名登記。不過這次的判決的一案敗訴也暗藏隱憂。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林韋翰
Qpahan slingan gaya ST
林韋翰
相當於說假設已經有回復傳統(名字)的族人,他要進行單列名登記時,會不會也會因為已經回復成漢字拼音了,就沒辦法再回復第二次,那這也是有點危險的檢視空間。)
根據姓名條例,回復傳統名字只能以一次為限,未來若真的開放單列族名,技術層面恐怕也是內政部要解決的法規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