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落幕後,新國會將在2月1號走馬上任,不過新政府要等到5月20號,才能正式上線。而新總統出爐後,各界也開始檢視過去賴清德提出的各項政見。在原民政見中,學者分析,身為蔡英文繼任者的賴清德,可能在土地,以及自治上,面臨施政上的最大挑戰。
順利當選總統過後,賴清德公布將把1億6千多萬元總統選舉補助款,用作三項用途。其中1/3繳回黨中央,做深根基層。而的確賴蕭配選票,在部分原鄉地區失守,有一些選票跑到民眾黨手中,也導致東部、南部原鄉出現得票墊底情況。有學者指出,結果反映出民進黨在地方組織的經營情況,但同時也反映出過往政見,原鄉發出的警訊。
(成大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長期以來民進黨主張的原住民(族)自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因為這就是民進黨一些進步的主張,跟進步的政策或進步的理念,就比較多是屬於,感覺族人會覺得是空中樓閣。)
過去蔡英文總統提出的完美政見,尤其在土地、自治領域,與實踐存在落差,作為繼任者,學者陳張培倫認為,賴蕭配也得負起政治責任。但分析賴清德所提的原民政見,恐怕仍有侷限。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布農族:
尤其像自治和土地,他既然是那麼困難,那你如果還是跟以前蔡總統一樣,只是那邊說要推原住民族自治,或者是保障原住民土地,這個講法太空泛了,反而我覺得這一次兩個在野黨比較有創意。)
比起過往大範圍地談原民自治,藍白兩黨所提出的方案,以推動民族議會等由下而上的藍圖建置。而賴清德究竟是要走"小英路線",或是另尋出路? 台邦‧撒沙勒 認為,可從小範圍找出解決之道。
(成大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台邦‧撒沙勒 魯凱族:
可能就策略上就不需要喊,大家都會緊張的事情,所以怎麼樣透過這種局部地,可以做一些小規模地推動。)
像是找尋局部試辦點,這種方式過去蔡總統在原轉會也提過,但自治事務依舊無法向前。不過這次大選後,出現三黨不過半的新政治局勢,各界看好原民議題的推動成效。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布農族:
尤其像原民自治這個,你們(藍白)兩個政黨的政見,幾乎差不多差不了多少,那你們兩個政黨加起來的席次,就超過一半了,那我相信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搞不好就賴總統來講,何樂而不為。)
面對自治議題裹足不前,陳張培倫也建議未來新政府,不妨參採在野陣營原民政見,透過國會新局,合作推動,至少能族人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