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記者
綜合報導 台中市

增棲地.分散風險 無水運輸櫻花鉤吻鮭受精卵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復育,從1995年的200多尾、去年(2023)已來到1.8萬多尾。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增加國寶魚棲地,分散生存風險,首次以無水運輸受精卵,到台中中央尖溪上游放流的技術,評估存活率有機會來到3至4成。

保育人員跋山涉水,揹著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受精卵,以無水運輸的方式,走了兩天一夜來到中央尖溪,選定好放流的地點,拿出特製的孵化盒,開始分裝受精卵。

(雪霸國家公園保育人員:
它主要是兩層的方式,把石頭先撥開,它就會放到跟其他石頭齊平的地方,那等牠孵化的時候,牠會變成非常的軟,就會一孵出來,就會掉下來,沉在底部。)

櫻花鉤吻鮭棲息於16度以下的淡水流域,以往保育人員放流需揹著種魚或魚苗到溪流放流,過程需不斷換水,放流範圍受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首次讓櫻花鉤吻鮭受精卵,在控制濕度、無水的狀態下運輸,卵放置在孵化盒後埋設在高海拔溪流中,放流範圍從原先人力8小時內可抵達區域,大幅提升到72小時以內,國寶魚棲地可望擴大、有助於分散族群生存風險。

(雪管處武陵站主任 廖林彥:
我們放流到中央尖溪去,這是首創,我們走了兩天一夜,發明了受精卵無水運輸的方式,這個突破呢,以後就可以算是到比較高海拔的地方,很困難到達的地方,可以不用水,那我們就可以把它埋設,牠的活存率將近可能有三成四成。)

傳統國寶魚種魚或魚苗放流,約只能釋放100到600隻左右,雪管處去年11月底首次前往海拔約2200公尺的中央尖溪放流,釋放1000顆受精卵,預計存活率可來到3到4成,後續會追蹤無水運輸復育成果,評估是否推展到其他流域高海拔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