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0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台北市

北市首屆族語教學助理計畫 7新血發表成果

台北市第一屆族語教學助理試辦計畫,今天(20)舉行成果發表,因為協助族語老師,這群教學助理體認到,都會族語老師奔波的辛勞、以及師資匱乏的情況。而透過計畫,族語老師們對於新血的注入樂觀其成,同時也呼籲福利待遇要更提升,讓族語教學能走的更長遠。

延續族語教師的量能與使命,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第一屆原住民族族語教育教學助理試辦計畫》,20號畫下句點舉行成果發表,7名年輕族語教學助理輪番上陣,從教材製作、到觀課見習、再到實際教課,分享承接族語教學的心路歷程與使命。

(族語教學助理 Namoh Ingay(曾品樺) 阿美族:
我爸爸媽媽不是同一個族別,所以在家裡都是說華語,在台北市當老師真的不容易,因為現在的小朋友,除了注意力不集中,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家庭有沒有特別的有(族語)文化內涵。)

(族語教學助理 Tapah(陳宥儒) 阿美族:
(都會學生)他們的發音,跟他們沒有這個學習環境,所以我覺得族語很可能很像快面臨,以後就不會有(說)族語這環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需要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有了新血的注入,不少族語老師感到相當欣慰,無論在教材、教學方法,更是無私地傾囊相授。

(族語老師 Tefi sewana(石嘉蓉) 阿美族:
老師,為什麼你上課的時候,小孩子都乖乖的,輪到我的時候,小孩子都跑來跑去,躺在地下是為什麼? 我說這個叫做班級經營,那個表情,你要讓孩子有一個風範,你不要去討好小朋友。)

(族語老師 Aso Nakaw(賴金妹) 阿美族:
那因為現在的教學環境,比過去還要更活潑,而且我們的教學資源更多,所以最重要的是,你來了,我們就有很多的資源可以支持我們(教族語)。)

同樣從事族語教學的Sukudi老師也提到,普遍族語師資高齡化是不爭的事實,看到教學助理們創新思維,也讓都會區的族語傳承有了新面貌。

(原教中心甄試委員 Sukudi (洪艷玉) 卑南族:
他又付出了不一樣的創新(教學),不管是在教材,甚至於3C媒材的資訊媒材的應用,那視覺的效果更加地不一樣,我們的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裡面,他在學習的時候,他會有更加地賣力,更加地對他的學習動機,更加地強而有力。)

不過,進入族語教學的場域,也讓這群教學助理感嘆,都會區的族語老師奔波各校之間,相當辛苦。但為了穩定教學助理的栽培,原教中心除了提供穩定薪資,也計畫頒發獎金,讓教學助理們無後顧之憂。

(族語教學助理 aliui(戴玉琳) 排灣族:
其實台北市蠻缺排灣語老師的,所以變成說,專職老師年紀也大了,一個老師要跑很多學校,就很像在環島,有時候下雨天,你還是得穿雨衣,這樣跑來跑去,他(老師)會讓我覺得有一股想要,當上在台北市的專職老師的動力。)

(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行政規劃科長 陳建榮:
但是我們也希望助理能能夠有更多的新的血(投入),所以在後端,只要表現不錯,我們都還會頒發獎金,下學期我們還會陸續有第二屆族語教學的計畫開辦。)

不過,族語老師們仍是期盼,無論原鄉都會,師資的福利待遇要再提升,期盼吸引更多青年世代投入教學,雖然族語延續的棒子看似沉重,透過教學助理興奮地分享喜悅成果,也讓台北市族語的延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