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上炒得沸沸揚揚的知名脫口秀主持人,將第11屆山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李我要單列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Savungaz Valincinan,把使用原住民傳統名字的發音唸錯,而引發討論,在網路上更對使用原住民族傳統名字,掀起論戰,不過整件事情,不單單只是討論族名的使用,更是脫口秀類型的節目,要如何在敏感話題間拿捏尺度,並且要在笑聲之後,帶領觀眾深層省思社會議題,更是身為傳播媒體,責無旁貸的責任。
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束,知名脫口秀網路節目,喜劇演員賀瓏將山地原住民立委參選人,李我要單列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Savungaz Valincinan的名字唸錯,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更是使得當事人不滿,進而發文砲轟,並表示如果不會唸沒關係,但是製作單位連一通詢問的電話都沒有。事發後,在Savungaz的臉書留言區中,出現自稱是該節目製作人的留言,出面道歉並貼出一段專訪連結,說是參考裡面的發音。
(第十一屆原民立委參選人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可是其實他們的影片的內容,跟他所提供專訪影片裡面,提到我的名字的部分,發音落差還是非常非常大,你如果有一點尊重或是有一點敏感度,你在上架之前就可以把它剪掉。)
不過要進一步探究,在具有聲量的脫口秀節目中,原住民的傳統姓名,卻被視為幽默玩笑的哏當作橋段,在網路上更掀起,對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誤解。
(第十一屆原民立委參選人 Savungaz Valincinan 布農族:
當我用我的布農族的名字回到部落的時候,然後部落的人告訴我說,妳叫Savungaz 我認識,妳的外婆Savungaz,我從別人對她的認識裡面,重新認識我的家族的長輩,然後也重新受到接納。)
如今,脫口秀節目蓬勃發展,經常把社會、敏感議題當成脫口秀的段子,而擁有傳播學背景的學者Marang表示,脫口秀的本質,是當主持人踩了敏感議題的紅線,牽引出觀眾笑聲後,更要進一步探討發人省思的社會議題。
(電訪 聯合大學原住民專班助理教授 Marang Saway(張鴻邦) 阿美族:
我除了笑聲以外還有發現到,踩這個紅線是必需要去進一步思考說,為什麼這是一個紅線,為什麼我們可以這樣笑出來,它是要帶出另外一種深層的省思,這才是諷刺真正意思,它並不是純粹的開玩笑。)
脫口秀型的節目,本身就該勇於踩議題底線,而這條底線的標準也會因人而異,只不過對於脫口秀類型的節目,也是需要給予機會磨練、培養進而發展,只不過事前的準備、非公開的練習,至關重要,對於資訊的正確與掌握,更要不斷調整。
(電訪 聯合大學原民學士學位學程專班導師 Marang Saway(張鴻邦):
他們會把很多這種諷刺的哏去做練習,練習是要前幾次的準備,之後才會在公開場合出現,而你馬上在公開頻道裡面中,直播場合去做一些你根本沒有練習的事情,那不叫練習或者是我們說媒體沒有做功課。)
原住民族名字就像連結部落的臍帶,富含著文化養分,更能循著名字回到部落找到認同。而隨著議題發酵,更應該被廣泛理性討論,而言論自由也不該成為攻擊的保命符,同時也必須對自己觀點負責。媒體的族群素養,社會的包容理解,才是達到多元族群和解共生,走向解殖民的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