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記者
綜合報導 台東縣

卑南溪畔打造秘境 環團憂濕地公園化污染增

濕地有很多功能,最主要是減少水中污染物流入河川,可以降低對生態的影響,還有固碳的效果。不過國內有許多濕地卻逐漸公園化,環保團體擔心興建人為設施,引來太多人潮,反而帶來污染。

台東縣關山鎮公所去年和農水署合作,花2千5百萬元經費在卑南溪畔,利用灌溉水尾水興建一處人工池,貯存調節水源提供附近68公頃農田灌溉,並且營造濕地環境。啟用後風景太漂亮了,變成了遊客拍照打卡景點,叫做「達谷梵秘境」。

(遊客:
非常好,覺得心曠神怡。)

不過這個濕地環境周邊水域的植物還不夠茂密,保育團體認為,能提供濕地生態維護的功能有限,而且遊客一來已經出現垃圾,水池裡到處看得到寶特瓶,關山鎮公所還打算要興建廁所,保育團體擔心出現濕地公園化的現象,不利營造濕地環境。

(台東縣關山鎮長 彭成豐:
要把廁所維護人員經費,已經先處理完畢,已經先行編列了,那這個完成之後,我們就會來去找經費,來把我們廁所蓋上去。)

(保育人士 林耿弘:
我們會一直想要去利用濕地,可是是用人的角度跟概念去做這一件事情,而不是以動物或環境生態角度去做這件事情。)

台東縣有5個國家級重要濕地和1個地方濕地,近幾年來還利用太平溪營造人工濕地,不過周邊設置停車場,垃圾也常被亂丟在濕地上,來往車輛可能也會干擾濕地的生物。保育團體呼籲,濕地本來就是要降低污染的功能,不應該公園化和建置太多人工設施,反而又帶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