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中與博屋瑪國小以及台中教育大學,共同簽署全民原教合作備忘錄,其中更在校園開闢小米田,讓學生以行動參與,更了解原民文化知識,並且透過課程提升多元文化素養。
教導學生如何播撒小米,將原民文化議題融入教學,台中一中開設原民教育課程,透過博屋瑪國小團隊指導協助種植小米,認識部落的傳統作物,同時也了解泰雅族群在農作前的祈福,包括除草、收割和入倉等與小米有關的祭儀。
(台中一中學生 陳沂寬:
小米的播種儀式,它不只是表面上的一個,可能參與像原住民的農業文化而已,它有更多背後的意義,我覺得是跟讀書沒有辦法去比較的。)
(台中一中學生 陳宣丞:
這是能讓我們在除了成績以外學習到,包含我們在都市裡面進行種小米,就是讓我們能在利用都市這個空間進行,對原住民文化的了解。)
(台中一中校長 林隆諺:
在校園最顯眼的地方開始種植小米,讓所有即使沒有修到課,但是路過的師生都能夠理解,各個民族在台中一中互相融合,互相理解的重要性。)
台中一中2700名學生中,約有80位原民生,希望藉由課程引導,讓學生更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尤其在108年通過原住民族教育法修正草案後,學習原民文化的對象,是以擴及到每一位國民為目標,這次也特別與博屋瑪國小,以及台中教育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落實全民原教的理念。
(博屋瑪國小校長 比令‧亞布 泰雅族:
現在的原住民教育是給全台灣的人民或是學生,透過台中最重要的學校裡面,把原住民文化能夠推展出去,我覺得這是對原住民文化或是,對全民原教是一個非常大的助益。)
(台中教育大學主任秘書 陳盛賢:
博屋瑪是全台灣第一所原住民實驗教育的學校,也從那邊開始,台中教育大學跟博屋瑪就進行了一連串的,原民實驗課程的開發跟研究的部分。)
透過三方的全民原教合作,在都市地區也能有充滿「原味」的課程,不僅讓師生從生活中,就能認識原住民傳統知識,提升多元文化素養的同時,期盼未來也能更理解並且參與原民公共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