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2
記者
Kimliyan(陸萱) / 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台北市

狩獵管理辦法修正草案4/1預告 納"自用"目的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的狩獵案,歷經11年,最終是無罪定讞,在釋憲後的修法工程依舊持續進行,4月1號農業部就會預告《原住民族狩獵野生動物管理辦法》的修正草案,其中爭議不斷的保育類動物,究竟能不能獵捕?草案中提到,若是有參與《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或是有「簽訂行政契約」的部落,依照文化慣習,可以獵捕保育類動物,但是瀕臨絕種動物除外,不過律師就指出,尚未加入試辦計畫的部落,狩獵文化權恐怕仍受到限制。

布農族獵人王光祿狩獵案後,啟動因應釋字第803號意旨進行修法工程,農業部在4月1號,將預告修正的《原住民族狩獵野生動物管理辦法》,除了現行因為「傳統文化」跟「祭儀」需求外,更納入「自用」目的。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 Yapasuyongu Akuyana(陳旻園) 鄒族: 
確實國家對於山林資源的管理是往前走的,我們還是會比較期待說,在所謂的自主管理的這件情,能夠真的回到自主的這件事情,而不要去限制這麼多的框架。)

(/電訪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羅惠馨
803號它的框架就是這樣,那我們能夠在這個框架下,要求農業部的修法的方向,是把例外的情形能夠更多一點,不然現在看起來能夠例外獵捕保育類動物的,就只有自主管理計畫而已。)

草案中,有參與《暫定自主管理狩獵計畫》,或簽訂自主狩獵管理行政契約者,可以獵補保育類二、三級,但是瀕臨絕種動物除外,然而未參與試辦計畫的部落與獵人狩獵權益,仍受到限制。

(電訪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羅惠馨: 
你不在自主管理計畫的,原住民跟部落你是不能打保育類的,因為它(主管機關)不會許可你,因為你一定都是未經事前許可,但你依照野保法51-1 你就會有行政罰。)

(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 Yapasuyongu Akuyana(陳旻園) 鄒族: 
可是我們在山林裡面,最常見到的包含說山羊或者是水鹿,這些還是屬於保育類動物,不可能會有族人會說,我要打保育類所以才成立這個獵團、 狩獵自主管理,最主要目的其實還是在山林資源的治理。)

依照傳統慣習上山狩獵到的獵物,都被族人視為山神送的禮物。再看到原基法中,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使用自然資源權利,然而狩獵管理辦法修正草案,依舊和狩獵文化的精神出現分歧,不過雙方都在朝向森林資源永續的目標前進,不過在執行面要如何落實尊重,仍要在草案預告後,持續尋求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