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1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桃園楊梅

捕鱉獵人自製特殊釣鉤 一竿為漁民除害

除了海邊的採集外,帶您認識一位,住在桃園楊梅的阿美族鱉王-潘國俊,分享從小看部落長輩捉鱉的回憶,並且突發奇想、改變捉鱉方法、並自製特殊魚鉤,突破過往守株待兔的限制。而斜槓捉鱉的6、7年他表示,最大的成就,就是為漁民除害。

(捉鱉高手 潘國俊 阿美族:
一隻鱉在水面上,看到的時候 一出竿,一定要到牠的上面,就直接勾起來。)

專注的眼神,繪聲繪影地說著捉鱉的經驗。阿美族的潘國俊,回憶兒時長輩捉鱉的過程,擅長釣魚的他突發奇想,自製特殊魚鉤,突破過往捉鱉的限制。

(捉鱉高手 潘國俊 阿美族:
小時候的時候也看一些老長輩,他們捉鱉都是用叫棉繩釣法,就是用鉤子放豬肝插在岸邊,大概一個晚上再去收一次,後來就覺得奇怪,鱉都會浮頭,為什麼我們不用別的方式來捉,我就想說是用白天來捉,自己也做鉤子,也去練習自己的準度。)

即使再有經驗,仍有可能會被鱉咬到,而老人家口耳相傳,聽到打雷才會鬆口,潘國俊也闢謠,一旦被咬到就不要動。

(捉鱉高手 潘國俊 阿美族:
動的話牠越咬越緊,脖子越縮,那你更慘,被咬到,你就趕快放地上,你的手靜置不要動,不要動的話牠自然就會鬆口,擺動的話,會像之前我手這邊有被咬到 一塊肉都不見了。)

從事捉鱉已有六至七年,也豐富了他的斜槓人生,而最大的成就也是為漁民除害。

(捉鱉高手 潘國俊 阿美族:
可以幫一些漁民去除害,因為牠這個鱉對一些養殖業來講,一些小魚苗、小蝦牠都會吃,所以說(養殖業者)他的會虧啦。)

如今斜槓捉鱉的他,只要有捉鱉需求,他都不辭辛勞提供協助。延續老人家的智慧,在當代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也讓文化的延續有更豐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