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絡原住民族土地經濟 政大辦論壇關心原鄉國土計畫議題
  • 記者 Walis Watan 台北市

    近期政府推動地熱開發,但多數地熱潛勢區域多位在原住民族地區,部分開發商為規避部落諮商同意權,會選擇私人土地開發,但開發造成的影響,往往卻需要整個部落共同承受。政大今天(21日)舉辦「第七屆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論壇」,會中針對原住民族土地權益進行討論。政大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主任官大偉說:『雖然我們的原基法有一個對於諮商同意的這樣的一個機制,不過如果你的土地,是私人的土地的時候,按照我們的主管機關對法規的解釋,私人的保留地就不需要經過部落的諮商同意的程序,所以對於這個土地的這種開發創造的這種外部性,部落的這種集體的控管,跟這個諮商同意,需要有一個更好的機制去維持這種土地的利用的集體性。』

    另外,花蓮地區去年因為地震,導致觀光經濟受到嚴重打擊,許多原住民族的生計也受到影響。慈濟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邱奕儒表示,若能夠在部落建立合作經濟,讓生產與銷售於在地循環,就能避免經濟衰退,邱奕儒說:『但是我們在地還是有生產,還是有消費的需求,那有沒有可能讓它形成一個在地的循環經濟,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在推動的,我們在花蓮在組織,集結消費者的力量,然後形成消費合作社,那我們來支持在地的部落,或在地的產業。』

    本次論壇,以「土地、經濟與家園福祉」為題,從支持制度、綠色經濟及產業發展等三個層面,共同來探討原住民族在面對現代衝擊,如何維護自身權益並主動參與,以促進族群永續發展。

    (圖片來源:記者Walis Watan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