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外太空回來的紅藜種子!重回台東土坂實驗小學栽種
  • 記者 Alian新聞特約記者 zermezerman 台東土坂

    紅藜一直是排灣族重要的傳統作物,國家太空中心曾將四種植物種子送上外太空實驗,其中就包含來自台東達仁鄉的紅藜種子,如今種子重回達仁鄉,並在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栽種。

    為了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國家太空中心曾在2020年將四種植物種子送上外太空,其中包含來自台東達仁鄉土坂部落的紅藜種子,如今歷經太空旅程的紅藜種子重返故鄉,栽種在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內,不僅推動永續環保,也讓太空教育在偏鄉扎根。國家太空中心教育辦公室總監鄭琮生說:『台灣選了四種種子上太空,除了紅藜之外,我們還有青椒、向日葵,還有蝴蝶蘭,先前放在博物館裡面展,那我覺得這些東西其實應該要更去落地,所以我們把它透過這個活動,然後我們希望把它在太空的教育在原鄉做一個萌芽。』。

    原鄉部落的傳統作物與太空科技連結,難得的機會,也拓展學生不同視野。土坂vusam文化實小學學生董晞說:『我們種得是紅藜,它的文化意義是跟著看著太空紅藜跟一般紅藜有甚麼不同的差異,就是跟太空有個連結,我覺得很酷,因為我都沒有上太空,植物就先上太空。』。

    校方提到,這次太空紅藜進入校園的契機,使民族教育結合太空教育,激發學生更多想像。
    土坂vusam文化實小學校長顏正一說:『那除了一般學校課程跟民族教育課程之外,其實我們讓孩子更多的看見,它透過平板就可以學習知識,然後透過這個太空紅藜,他有更多的想像,所以他們現在也會去了解去探索。』。

    紅藜是排灣族重要的傳統作物之一,紅藜種子重返故鄉計畫不僅是科學教育的落地實踐,也將原住民的紅藜文化在校園延續傳承。

    (圖片來源:Alian新聞特約記者 zermezerman 拍攝)